SWU学院:[309]UC-Berkeley Haas MBA
U觊皱筠桡C-Berkeley Haas MBA Students Online Talk – 文字实录
硷增浑叶 全部六位Berkeley Haas MBA Class of 2013的同学出席本次online talk:
六位嘉宾申请背景分享学校特色Haas就读体会A Typical Day in Haas详解Haas Defining PrinciplesEssay经验分享中国学生就业情况课程介绍……[开始] - UC Berkeley Haas MBA学生在线分享
主持人:今天请来了六位Haas的MBA在读学生,非常感谢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大家分享。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嘉宾将简单介绍自己的背景,并分享他们的申请经验和在读体会,第二个是问答环节。第一部分是嘉宾分享,请大家先不要提问,以免打断嘉宾的思路,第二部分,听众可以通过输入文字来提问,嘉宾会通过语音依次回答。下面有请嘉宾开始吧!
第一部分:嘉宾分享(UC Berkeley Haas MBA学生在线分享)
行业背景
Toby:大家好!我们今天有六个人,一年级伯克利Haas的在读学生。我的名字叫Toby,我的背景很简单,来美国前一直在大陆长大、读书、工作,非常本土化。之前工作背景是在一家快销品公司作marketing六年,一直是负责品牌策略、市场沟通、广告宣传渠道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以后的工作方向短期内想转consulting的工作,长期希望可以作General management。快销品公司或者作marketing的,以后想作consulting的,可以向我提问。
Albert:大家好!我是Albert。我之前工作先在房地产行业,然后再一个新加坡投资基金作投资分析员,后来在上海的一家local的private equity公司作fund raising;未来想继续在房地产行业里,也想在PE行业;现在利用学校的资源作networking,感觉不错的,希望一会儿可以有更多时间可以跟大家分享。
Hongwei:大家好,读MBA之前,我一直在中国深圳的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作operations management,MBA以后希望可以在高科技行业作marketing management或者是product management方面的工作。非常高兴能跟大家在这儿分享,谢谢!
Emilie:大家好!我是Emilie,来Haas之前,我在作投资者关系的顾问,再之前作媒体投资和公司里的投资者关系经理;MBA后希望作更多的投资管理类工作。欢迎大家!
Isabel:大家好!我叫Isabel,和之前的几位同学一样,也在国内读书工作,在国内一家外资银行管理培训生三年,有各部门轮岗经验,如渠道、marketing、sales management都作过rotation,来Haas来年,我的目标是转一个行业,比如到management consulting或者entrepreneurship。
Jacqueline:大家好!我叫Jacqueline,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聊天,相比刚刚的几位同学的比较单纯的背景,我之前的工作背景会相对多元一点,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快销品公司作了两年的品牌管理,然后加入了一家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作了差不多四年,来Haas之前在一家Private Equity公司作了一年。
申请Profile,申请MBA的动机及就读感受
Toby:我的GMAT 710,托福 105,GPA 3.5;申请MBA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一直在单一一个行业里、单一的一个部门工作很长时间,希望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可以从high level、strategic的层面作事情,所以consulting是我下一步的目标。
整个申请MBA的体会:我觉得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整个过程非常累,但从这个过程中也学习到很多,比如挖掘自己,真是把自己好好审视了一遍,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尤其在写Haas的essay的时候,Haas的essay算是比较全面和complicated,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我感觉写完一遍Haas的essay,基本上自己所有的闪光点都可以展示出来。
我们来学校四个月时间,我最大的感受是同学们背景非常多元化;来之前,我觉得Haas在西海岸,首先会想到高科技,来了之后发现同学们各种各样行业都有:finance、consulting,作各种各样的 industry,比如我作快销品,还有作基金、媒体的;大家的方向也都各不相同,学校提供的资源很多;如果大家对某一个具体行业或者方向有兴趣,我们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伯克利的资源来告诉大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到大家实现自己个人目标。
Albert:我的GMAT 740分,托福 114分,GPA大概3分左右。
我觉得学校可能对GPA看重程度有限。我申请MBA的原因是在这个行业里,待的时间比较久,不同的方向和职位都尝试过,很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能够去一些国际化的大公司,同时也带回来一些海外的fund management的经验。
我在Haas的体会,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校友,每一个我reach out的校友都是非常nice和有责任感,通常都会在很短时间之内答复,并且在很短时间之内schedule跟我们聊天,在career advise包括个人的变故以及找工作方面都会给出很大的支持。学校之前有一个口号,Haas所有校友都希望你能够成功,他们也会帮助你成功,我在这点上有非常深的体会,希望待会儿有机会和你们聊天。
Hongwei:我是Hongwei,准备申请的过程是在2010年5月份考了GMAT,8月份考了托福,从9月份开始正式写essay,GMAT 730分,托福104分。
大家可能在伯克利的网站看到我们学生的平均托福分数110分,看到以后不要觉得有挫败感;如果你没有达到,要敢于challenge status quo,敢于申请自己梦想的学校。
我之前一直在engineer和technology的方向工作,来了Haas后觉得在学校这方面的资源和机会非常多,有各种各样的technology的club,很多校友在高科技行业发展,很多人作到了很高的位置;现在刚刚开学三个月,已经有很多高科技公司来作宣传、来招人,比如微软、苹果、谷歌,整个这方面的氛围非常好。其他方面,比如marketing、finance,Haas也是非常强,我只是说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比较喜欢学校这方面的氛围。
Emilie:我是大学本科同济毕业,在美国念了advertising的master,回国工作五年,所以没有考托福,考了GMAT 780;很多同学问是不是需要那么高的分数?其实不是,我觉得整个package中GMAT成绩也许最多占1/3,更重要的是申请材料是一个整体的package,因为很多同学来自不同的背景。
也有人问关于换行,我学的是广告专业,也学了CFA转到finance,以后想作投资管理。其实我觉得有各种的possibility。Haas有四个箴言,其中有一个我觉得感触很深,就是"beyond yourself"。我来以后发现很多同学作的不仅仅是他们想作的工作本身或者是自己的一点成绩,更多的是他们想作对社会、对community有更多的影响,怎么样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帮助别人,帮助整个社会产生更多的影响,这点让我感触非常深。
当时我是两个人一起申请,我和我男朋友是同时申请的,如果有couple申请的问题也可以问我。
Isabel:我申请的背景各硬件条件也比较一般,GMAT 720分,托福 111分,GPA在学校的位置也比较低端,3.4分左右,硬件条件都不强;Haas比较看重quantitative的背景,一开始我犹豫是否申请Haas,后来又看了学校的介绍,了解学校的一些文化,当时反省自己的故事,感觉还是和学校比较匹配的,在essay方面自己觉得比较满意;所以我觉得可能学校更看重申请人和学校的fit。
申请MBA的原因,之前工作一直在外资银行,三年,自己思考以后发展,希望能够在各方面增加自己的能力以及多去尝试一些不同的方向,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的capabilities。到了Haas以后觉得的确达到了目的。
最大的体会,一是之前几位同学提起的学校的多元化,另外对很多以前自己完全不清楚的行业有了一些了解,比如high-tech、healthcare,这些在west coast比较重视的行业,学生从Haas都可以获得很多资源。
同学们有的工作经验丰富,也有一些和我年龄相当的同学,和他们交流,感觉很大程度上充实了自己之前的不足。
学校就读的感受,和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没有想到MBA有如此intense的schedule,最大的收获是智力上和体力上都真正得到了锻炼。体力上每天从早到晚安排得非常忙碌,有的时候到半夜十二点甚至一点才能睡觉,因为之前的work life balance比较好,现在从各方面都是最大程度上去挑战自己的潜质,觉得自己来的几个月收获很大。
GPA的计算办法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申请人需要用自己的大学的标准办法。
Jacqueline:GMAT 730,托福 107;个人呢认为有关GT成绩,学校一定会有要求,但并不是说一定110才可以申请的,我个人觉得这条基本线可能是GMAT 700、托福 100;过了基本线后,其他更多的是在essay里怎么样体现出自己的特点,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我申请MBA主要有两个动机,第一、我之前作过industry,management consulting,也作了一年的PE,非常希望对自己有个系统的review,加强自己弱的一面,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作更好的铺垫。第二点是比较个人的原因,一直非常希望有两年在海外的生活经验,我觉得这对整个人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申请MBA的体会,很多人都问我类似的问题,我之前是作management consulting,其实咨询在整个申请人的pool里非常多,你怎么样让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呢?单纯从工作的responsibility来看,每个人能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有其他人和你一样,真正能够让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把自己给写出来。
申请的时候我看到无数在校学生跟我说be yourself是最重要的,听起来有点虚。但是当自己一遍一遍写essay的时候会发现, 最后把最真实的自己写了出来,作了什么,以前为什么有成功的pattern,未来想作什么,真正让你想作那些东西的动力是什么,把这些都写清楚了,那个就是你,我觉得这是在essay里最重要的一点。
在校就读的感受,我一直比较关注两个领域:technology、management consulting。Technology方面,Haas有很强的优势包括地域、校友资源的优势,大家所能想到的高科技公司基本在西海岸,基本都来过Haas。这种exposure对于technology感兴趣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经验。[第一部分嘉宾分享结束]
第二部分:Q&A(UC Berkeley Haas MBA学生在线分享)
提问1:Haas这一届从大陆过去的学生有多少?(Class of 2013)
嘉宾:我们这届直接从大陆来的一共有六位同学,全部都在这里;Haas的class size比较小,一共240个人,我们是一个非常小而很紧密团结的一个群体,从大陆来六个学生的比例其实不算低。
另有两位同学是从其他地方,一个是从美国,一个是从日本,持中国大陆的护照,去Haas读书,所以加起来一共8个。
提问2:How do you rank the importance of each element in application? essay, education (school reputation, GPA), work experience, recommendation lette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GMAT
Toby:六个人可能有一些相同、不同的意见,我自己的排序是,整个package的平衡很重要,如果可以的话,就尽量把每个部分都作好,通常会有些短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基本的东西一定要达线,比如说刚才讲到的GPA,700分的GMAT、100分的托福,GPA3.0甚至稍微差一点不是大问题,这些给学校一个general的feeling申请人够intelligent,当然这个可以去平衡的,总的来说达到这条线,学校不会challenge太多;当然越高越好。
在这样的基础上essay第一重要,第二是工作经验;这两个不完全分割开,因为essay其实跟工作经验是合在一起的。申请人怎么去leverage工作经验,写出好的essay,essay怎么样把申请人过去的工作经验转化成将来想作更好的事情的基础,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宁可把essay和工作经验放在第一重要。
第二,这里还列了本科学校的reputation、GPA、推荐信和课外活动等,我选推荐信,学校肯定会审阅,推荐信一定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很好地展现申请人,一定要确保推荐人不要写出申请人无法控制的一些评论和不好的影响。
其他的各项不太能改变的,我会放在第三位,比如学校的名气。对于老外来说,没有太大区别;我自己的感受:"北清复交"可能会有一些优势,但也并非压倒性优势;举例如果申请人来自非北、清的学校,有较好的GPA,GMAT也还不错,这样可以给Admissions一个印象,申请人已经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能够达到跟全球、全国的申请者类似的水平;我觉得就足够了。
总结:我觉得essay和工作经验放在第一位,推荐信放在第二位,教育和课外活动放在第三位。当然基础是申请人的成绩包括GMAT、托福、GPA都达到了一定的基本线。
嘉宾:Toby刚才讲得非常系统也非常详尽,我在这个基本上补充一点,伯克利最重视的是fit。不久前我也在大家的位子上,有无数人告诉我所谓的fit是非常虚无的一个东西,是自己骗自己。
真正到了学校,看到学校的态度后,我们才知道伯克利是多么的serious about this,建议大家去学校的网站上去研读Haas Defining Principles,学校的招生办也和我们聊过,他们非常积极主动在申请人的package里寻找和Haas Defining Principles吻合的东西,如果找到,会有很大的加分。
申请的时候并非在硬件方面超级优异就必然被录取,在座六位也不能夸口说自己到底有多么优秀,但我们真的在生活的某一面或者多个方面满足了学校在fit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才能进来。
另外一个事情比较有意思,听说巴西一个级别很高的政客的儿子也申请过Haas,被拒了。也是侧面的一个例子,并不表示申请人的硬件超强就一定能够被Haas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