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数学课
1、第一:数学是一种方法,策略,不只是计算。 比如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心里想一个100以钐陂菸溺內的数,把它加倍,加上14,除以2,减掉6,再减去你所想的数字。当我开始讲这个游戏规则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已经开始动笔计算了,且不说费多大的力,光是带入数字就够你算的了。我们只需要把心里的数设置为X,就可以得出(2X+14)/2-6-X这样的数学计算公式。轻轻松松就可以算出结果1,并且可以得出结论:不管这个数字是多少,其结果始终是1.
2、第二:语言的规范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在活动中学习的效率。 语言的规范性:1.影响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2.影响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磨营稼刻果。3.影响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同样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证明语言规范性的重要性。教师说:把胳膊做出直角的样子。同学们来做。之前我曾经做过这样的游戏,同学们用胳膊做出的直角各式各样的。下面我补充一个图形,教师可以根据此图形来介绍,让同学们在本子上画出来。注:教师不可以让同学们看到你手里的图形。最终检验一下。同学们画的和你手里的是不是一样的。 语言的规范性具体怎么做呢? 1、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围绕目标,紧扣主题。 2、问题难度要适宜,由浅入深,分出层次 。 3、少用集体式提问,正逆设问,拓展思维广度。
3、第三:巧设提问。提问策略有以下几点:1 提问要符合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富有层次性。2 减少不激默芡食必要的无效提问,多设置启发性提问。3 提问留给孩子思索的空间,精彩需要等待。4 提维咩缡朊问善于结合体态,提高问题有效性。5 把握提问语言艺术,掌握节奏,提高问题指向性。6 提问应预设与生成有效结合,错误也是资源。注:同学们形象思维、直觉行动占优势。在提问没能引起同学们足够注意和兴趣时,教师可以运用夸张的体态语帮助同学理解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语应更简练规范些,语气的轻重缓急应更明显些,不能整节课一种语调。当学生们出现与设想的不一致的答案后,教师不能死背教案中的提问,而应灵活地生成与之相应的提问,适时启发式提问,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活动中,使活动目标顺利达成。课堂提问总体上还应把握好“两度”。一是频度,二是坡度。
4、第四:在玩中学 学中玩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生活无处不数学,要鼓励学生们用数学知识去进行实践应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难度适宜的数学游戏。数学本身是逻辑思维较强的一门学科,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5、第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教师要给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