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的数据结构(3)——数组及数据框

2025-04-11 03:47:17

1、数组有一个特征属性叫做维数向量,维数向量是一个元素取正整数值的向量 ,其长度是数组的维数,比如维数向量有两个元素时数组为二维数组(矩阵)。维数向量的每一个元素指定了该下标的上界,下标的下界总为1。在R中运用array()函数来生成数组,在生成数组的时候,一定要定义维数向量。

R的数据结构(3)——数组及数据框

2、数组元素的排列次序缺省情况下是采用FORTRAN的数组元素次序。即最先变化第一下标,最后变化最后小标,二维的数组就是矩阵。例如,假设数组a的元素为1:24,维数向量为c(2,3,4),则各元素次序为a[1,1,1], a[2,1,1], a[1,2,1], a[2,2,1], a[1,3,1], ..., a[2,3,4]。数组和矩阵一样,里面的数据都是同一类型的。

3、数据框中数据并不一定是统一类型的,可以是字符型,也可以是数值型。更像数据库表的结构。线面直接套用R中自带的数据框的数据,来做例子

R的数据结构(3)——数组及数据框

4、下面看下每个列的数据类型,使用class()函数

R的数据结构(3)——数组及数据框

5、可以发现读取数据框的某一行和某一列的数据,操作方式和矩阵一模一样。根据刚才的例子我们还发现在R中有一种数据类型叫因子。在因子因子里面有一种属性叫level。可以使用levels()函数查看一组因子数据中包含的水平。也就是像说的,一组因子中有哪几种数据。

R的数据结构(3)——数组及数据框

6、我们可以用str()函数查看数据框数据的结构。

R的数据结构(3)——数组及数据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