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1、一个心理障碍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事情爆发于2009年6月的一个晚上,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一女同学甲因恋爱问题情绪失控,行为过激,如以跳楼要挟(甲同学宿舍住五楼)而后大哭大闹,用头撞墙撞物,一人跑到阳台将门反锁,且辱骂前来安抚的辅导员等等,此情绪反复持续几日,不但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还影响到其男友及同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老师对甲同学作出评估:鉴于甲在高考前夕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近期又在公众场合哭闹,离宿舍出走,撞墙,言语过激等等,出现既不想让人知道其恋爱困扰但又在公众场合哭闹的矛盾行为,行为的反应程度与现实刺激不对称(如男友只是出去游玩便要死要活),已严重影响了自身和他人的正常的学习生活,加上甲又有回避老师,家人的教育帮助,逃避现实的行为,综合评估,认定甲已有严重心理问题,已属心理障碍范畴,建议家长领回并到相关专业医院心理咨询科予以诊断、治疗。
2、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仅从躯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患各种躯体疾患的确不多,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健康的群体之一。然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国内资料表明,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此外,据心理专家估计,中国近年来每年至少有100名大学生轻生,而且这个数字正呈上升趋势。以上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高校扩招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对大学生活、学习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心理冲突。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大学生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大学生们不再是过去被人们誉为的“天之嗵嫱绿灶骄子”。很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高中时就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依然那么大,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上,刚进大学校门,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一时难以适应,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如果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不抓紧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有的一学期下来就有两三门课亮“红牌”,由此,学生在适应环境和心理调适方面就会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在理想上,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将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4、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致使大学生心理焦虑和性格孤僻。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没离开过自己的父母。造成他们进入大学学习后缺乏独立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人际交往的日趋复杂化、社会化,促使大学生想要和别人交往,但又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往,经常出现难以解决的情况。不少学生片面追求个性,与他人交往时不顾别人感受,说话不懂得掌握分寸,久而久之,朋友越来越少,就出现了交往上的障碍,进而导致性格孤僻和心理焦虑,引发心理问题。
5、后进生的学业压力导致的情绪障碍。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学业在当代大学生中得到了重视,同时也给大学生增加了压力。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自律性较差,放纵自己,当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考试不及格后,会逃避考试,逃避课堂,厌学,从而导致留级、退学或者不能顺利毕业。这些后进生身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担忧、紧张、不安、恐惧;自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等复合情绪障碍。
6、二、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分析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1、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施仿脊饬育。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围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努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针对学生中不同的心理健康差异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开设一些选修课,如“职业规划教育”、“感恩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等等,学校还应该多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在挫折教育中,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力开展无疑是最好的途径,要求学生广泛参与院、系举办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及团队训练,这样即使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遭到挫败,他也会在社会活动中找到平衡点。在开课的基础上,多举办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讲座;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大学生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这样,既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品质,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7、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通过演讲、辩论、读书、知识竞赛、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施展才华,增强竞争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这将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康的心态,拥有健全的人格。3、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