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调养脾胃正当时 饮食谨守5原则
1、立秋常“叹”空调伤脾胃“空调族”长期处于空调环境,而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对脾胃不利。尤其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身体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腴李敝笃易导致胃肠收缩、痉挛,引起胃痉挛、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此外,夏秋交替之季,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部分体虚的“空调族”胃口不佳等症状更为明显。因此,立秋起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另外,在空调环境中的经常喝点暖和水,对于身体虚弱者,也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2、立秋调养脾胃正当时 饮食谨守5原则在养生学上,有 “秋来伏不去”之说,此时,正是调养脾胃的最好时机,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空调族”养脾胃,饮食上应作出调整。
3、饮食作息规律在干燥的秋天,身体的水分特别容易蒸发,身体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血管会较脆弱。尤其是对胃溃疡、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饮食、作息的规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4、以淡补为主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立秋时节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 " 划清界限 ",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立秋后应以 “淡补”为主,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5、吃祛湿热的药膳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膳,对身体大有裨益。祛湿的药材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此外,还有薏米、扁豆等。
6、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7、少吃消暑水果俗话说“秋瓜坏肚”。入秋后,虽然天气仍然很炎热,但是阳气已逐渐消退,除了南部沿海的广东、海南等省,我国多数省市都不宜再食用夏日消暑水果。这是因为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天时大量吃瓜虽不至于造成配诶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而导致出现腹泻等脾胃疾患。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8、初秋时节进补正当时,立秋养生攻略初秋时节,金风送爽。秋天一到,天气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早晚气温下降,白天温度却没有大波动,致使初秋之时昼夜温差加大,这时注重养生的朋友们就要开始着手进行秋冬的保养了。要知道,初秋这只“秋老虎”的威力还是不小的,因此秋冬养生必须根据这时的天气特点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调养,才能事半功倍。
9、初秋养生裨益大,初秋进补正当时 初秋正处在冷热交替之时,气候变化较明显,自此之后天气将一点一点转凉,因而素有“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说,与此同时身体的机能也发生许多变化,因此初秋是调理身体、进行秋季养生的最佳时机,此时养好身体,减少病毒感染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10、秋季进补应注重“清补”,意思是要补而不腻,因此食补时应多选用温补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莲子、桂圆、海参、红枣等。同时,许多人在闷热夏季会发生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情况,因此在初秋之时,急需调理脾胃孱弱之症,应多食用养脾护胃、易消化的食物。秋天气候还有“燥”的特点,需要进行滋阴补气,而海参就具有很好的滋阴补气的功效。
11、海参营养价值高,滋阴补气受欢迎 众所周知,海参是一种滋养性能十分卓越的养生品,且属于温补食品,因而入秋进补海参是食补之首选。首先,海参有主补元气、滋益五脏六腑的养生功能,能够帮助人们在燥旱的秋冬拥有好的精神状态。其次,海参有滋阴补气、生百脉血的功能,对于秋冬的身体保健大有裨益。而且,海参具有软糯的口感,极易消化,因此十分适合脾胃孱弱的人食用,具有很好的养护脾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