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米在蒸之前是否要煮
米泡一夜就可以了。包好后放入锅中,倒入清水,煮50分钟即可,下面介绍做法:
准备材料:圆粒糯米1500克、大红枣800克、粽子叶适量、粽子绳(或白线)适量。制作步骤:
1、先把圆粒糯米清水清洗两遍,然后至少浸泡2小时以上。
2、粽子叶清洗干净,开水煮30分钟关火,原汤中浸泡,不用取出来。
3、大红枣清洗干净就好,不需要浸泡。用水泡过的大枣会软烂,口感不好。
4、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粽叶,向外自然弯曲,形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先放入一颗大枣,让大枣的小头冲下,这是包粽子不漏米的第4个小窍门。
5、然后放入一半浸泡好的圆粒糯米,再放入一颗大枣,再放上一层糯米,糯米放九分满就好了,不要太多,留一分给糯米一个膨胀的空间,糯米煮熟后还会胀大。
6、用粽子绳把它“五花大绑”就好了,这里用的是家里的白线,不管什么,只要无毒无害能绑住粽子不漏米就行了。
7、全部都包好,一个一个地排入锅中,放上没过粽子的水,开火煮,煮了50分钟,如果高压锅时间会短一些,差不多半小时就好了。
8、成品图。
扩展资料: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要做到五小心:
1、看看粽子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别买变质粽子;
2、要小心粽子的口味变化,如果尝到粽子馅有点酸、有点发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3、要小心粽子的质量,一定要买商场、餐饮企业、超市的正规粽子;
4、要小心粽子的外包装,买安全、卫生的粽子;
5、要小心吃粽子是不是对路,有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不要吃肉粽、蛋黄粽和太油腻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