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饮食卫生
1、第一,不论是正餐还是吃零食,都要养成先洗手的习惯。病从口入的媒介是手,每天我们的双手都会接触很多东西,会沾染上很多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所以,吃东西前认真洗净双手,是保证双手卫生的基本前提,能够有效地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性。
2、第二,如果要生吃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并用干净的纸巾将附着的水擦干。因为未清洗的瓜果蔬菜的表皮不仅会沾染有一些致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虫卵,而且还会有残留的农药和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这些吃到肚子里不但会引起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第三,不要随便吃野菜、野果。因为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有一些野菜、野果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即使是能够辩别出来的无毒野菜、野果,也可能喷洒了农药。误食有毒或有农药的野菜、野果,会有生命危险,每年因此而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例并不少见。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我们最好不要食用,这样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第四,不要吃腐烂变质的食物。有腐烂的食物,包括部分腐烂的都不要吃,因为已经有一些有害物质渗獯骓窑嗔透到未腐烂的部位。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也是一种强致病因素。另外,对于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一定不可将就食用。因为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会发生品质变化,产生大量致病细菌,这时如果食用,则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和急性传染病。因此,必须要丢弃掉,切不可再继续食用,更不能回收再加工,以次充好。
5、第五,不要食用街头劣质食物。因贪图方便且味道诱人,街头食品和饮料越来越成为许多上班族的选择。然而,街头食品和饮料由于制作条件简陋,原料便宜甚至使用有害替代品,缺乏必要的食品卫生保障措施,因而生产的食品很难达到卫生标准要求。食用这些街头食品容易对健康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应选择符合卫生要求、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饭店就餐,不要因贪图实惠和贪嘴,便食用街头的不洁食品,尤其是街头小摊烤制的肉制品和海产品。
6、第六,不要喝未煮开的水。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水质是否混沌,却不能看到清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所以未煮开的水喝进肚子里,会造成各种肠道疾病。特别是河水、井水、雨水,都没有经过消毒或煮沸,更不能喝,一定只能喝煮开的水。
7、第七,食品一旦煮好应立即吃掉。蔬菜煮熟后如果隔餐再吃,会产生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而肉类食物冷却至室温后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小时的煮过的食物最危险,而且食物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所以不管是蔬菜还是肉类,都应食用新鲜烹饪的。即使是一些熟食,也必须重新加热至70℃后才能食用。
8、第八,食用彻底煮熟的食品,特别是肉类。将食物彻底煮熟,可以杀菌消毒,杀死食物中的寄生虫。同时,食物煮熟后吃更有营养。一些未煮熟的食物是无法吸收的,煮熟后食物更易食用。所谓彻底煮熟是指使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喝牛奶时也要将牛奶煮熟,或选择已加工消毒的牛奶而不是生牛奶。不要让未煮过的食品与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两者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污染。
9、第九,妥善保存剩菜。食物煮好后最好一次全部吃完,但若实在有剩余而又不想浪费,则要妥善保存。港错恃瘦剩饭剩菜需凉透后再放入冰箱,因为热食物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当中,食物中心容易发生质变,而且食物带入的热气会引起水蒸气的凝结,促使霉菌的生长,从而导致整个冰箱内食物的霉变。剩菜的存放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上剩的菜中午吃,中午剩的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至6个小时内吃掉它。如果食物存放的时间过长,食物中的细菌即使加热也无能为力。
10、第十,保持厨房清洁。若不注重厨房环境是否清洁,则非常容易滋生蚊虫病菌,容易将致病微生物带入食物中,对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抹干擦净并消毒,每次使用抹布前,都应把抹布放在沸水中煮一下。常清洗地板和墙面,不应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滋生细菌的地方。接触食物的衣物也应该定期清洗、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