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2025-04-10 21:30:09

1、方便性一个未配置OS 的计算机系统是极难使用的。用户如果想直接在计算机硬件(裸机)上运行自己所编写的程序,就必须用机器语言书写程序。但如果在计算机硬件上配置了OS,系统便可以使用编译命令将用户采用高级语言书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或者直接通过OS所提供的各种命令操纵计算机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计算机变得易学易用。

2、有效性有效性所包含的第一层含义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在早期未配置OS 的计算机系统中,诸如处理机、I/O 设备等都经常处于空闲状态,各种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当时,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是推动OS 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有效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提高系统的吞吐量。OS 可以通过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加速程序的运行,缩短程序的运行周期,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3、可扩充性为适应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要求,os 必须具有很好的可打性。可扩充性的好坏与OS 的结构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此推动了OS 结构的不断发展工从早期的无结构发展成模块化结构,进而又发展成层次化结构,近年来OS 已广泛米用人微内核结构。微内核结构能方便地增添新的功能和模块,以及对原有的功能和模块进行修改,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4、开放性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问题便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世界各国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软、硬件标准,使得不同厂家按照标准生产的软、硬件都能在本国范围内很好地相互兼容。这无疑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产品的推广、应用铺平了道路。近年来,随着Internet 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OS 的应用环境由单机环境转向了网络环境,其应用环境就必须更为开放,进而对OS 的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开放性,是指系统能遵循世界标准规范,特别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 国际标准。事实上,凡遵循国际标准所开发的硬件和软件,都能彼此兼容,方便地实现互连。开放性己成为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新推出的系统或软件能否被广泛应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