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砭石疗法~好文推荐

2025-04-18 10:36:26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在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而致相邻组织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使腰部产生疼痛,一侧下肢或两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砭石疗法~好文推荐

2、 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变化是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若受到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则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髓核多从一侧(少数可同时在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的砭石疗法~好文推荐

3、 大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椎间盘突出,则腰4神经根受压迫,从而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咳、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者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如腰椎间盘突出较明显,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均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使患侧出现广泛的麻木区,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同时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会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小便失控,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二)重要体征 1.脊柱侧弯畸形:主要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2.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3.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 5.神经系统检查:腰3~4椎间盘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肌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4、 (一)用加热砭石在患者腰部做温法操作,30分钟为宜。 (二)契查缯涮患者俯卧位,以砭石在患侧腰部及下肢作滚、揉法各5分钟,从上向下对腰肌推谱截萦蔑擦5分钟,以使肌肉放松,气血流通。 (三)用砭石点按腰部腧穴,以及环跳、承扶、风市、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等穴。各1~2分钟。 (四)对腰部僵硬肌肉及条索、结节状阳性反应点,用砭石侧棱施以拨法,以松解粘连,开通闭塞。 (五)用砭石在腰腿部做和缓的按揉、叩击,结束治疗。

5、患者除定期做砭石疗法外,日常的保健和护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卧硬板床休息。 (二)忌坐软沙发。 (三)尽量避免腰部外伤及感受风寒。 (四)平时注意行走和劳动姿势,不要搬重物。 (五)急性期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腹肌的锻炼。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