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霹葺檠溥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多发病儿童群体,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
工具/原料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张虢咆噘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1、药物通常是人们选择治疗疾病的首选方法,对于分泌性中耳炎也是如此,“六味通窍灵”是人们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药物,其有内服和外用两种治疗。
2、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4、可采用中耳负压治疗仪配合以上治疗方法使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及因分泌性中耳炎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的耳朵疼痛、闷堵、耳鸣、中耳负压,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