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生涯管理
“快毕业了,你打算进入哪个行业呢?”
“不知道,房地产、银行挺好吧。”
“那你恐糍咦鞅打算去什么类型的企业呢?国企、外企、私企、NGO?总之,你要选一个吧。”
“不确定,都说外企挺好的,能去外企最好。”
“那你喜欢企业的哪个部门工作呢?”
“部门,企业都有什么部门我还不知道,能去哪个部门就去部门吧。”
“那你喜欢的岗位是什么呢?”
“不知道。”
你或许好奇,怎么一个要参加工作的人对要做什么工作好像一无所知呢?这不是太草率了吗?是的,确实太草率了。这与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确定伴侣一样谨慎截然不同,确定伴侣你会很谨慎地与他(她)相处一段时间,多则几年,少也有几个月,充分地了解双方性格、优缺点等,然后才能确定是否与之登记结婚。
或许你会工作又不像婚姻一样要一起过一辈子,难道工作不是要占据你大半辈子的时间吗?从20多岁参加工作到60岁的退休,这四十多年间你不是要一直工作吗?你可能又要说,是要一直工作到退休,但也不一定已被自己就做一份工作啊。可是,如果这个工作是你喜欢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干一辈子呢?难道说,你要几份不喜欢的工作接着干一段喜欢的工作,然后再干不喜欢的工作?
我想,如果这份工作是你喜欢的,很多人还是愿意做一辈子的。但问题就来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这里先问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请回答,假设你回答是“苹果”吧,然后我就要接着问你“你吃过几种水果,你就说最喜欢吃的是苹果?”
此时,你又有两种答案“我就吃过苹果这一种水果,但我就是喜欢它。”或许是“我吃过香蕉、葡萄、荔枝、梨等几十种水果,所以我说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苹果。”
如果我继续问“你觉得世界上有上千种水果,而你只吃过几十种,你就能做出现在的判断吗?”
很可能你的回答是“我当然不能将全世界现有的水果都吃一遍,然后再说我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但是,在我当前所吃的水果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苹果,或许随着吃水果的品种不断的增加,我还会喜欢上别的水果,但现在这个答案就是最准确的。”
这个过程就可以很好地类比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职业,工作是指雇主给你提供的一个岗位,而职业是指社会上一类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员。比如,记者就是一个职业,而某个报纸的财经记者就是一个工作了。
据统计,个体一般要在做七个职业之后,才能确定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而干到退休。从开始工作到退休,这个过程就是广义的职业生涯含义。狭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职业的始终,比如体操运动员退役了,就可以他的体操职业生涯结束了。我们日常所说找到一份喜欢的、适合的工作,其实就是指狭义的职业生涯,找到一个适合并喜欢的职业。在国外的影视中,我们会看到职业医生、职业记者、职业军人、职业律师,这里不仅仅是指他具备了从事这一职业的资格和能力,更是对一份职业的尊重和敬畏,当然,在中国普遍就业错位、职业错位的今天,这一份对职业的理解和尊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
事实上,无论是狭义的职业生涯——找到一份适合的职业,还是广义的职业生涯——能够掌控整个参加工作的过程岁月,他们都是职业生涯管理。
所谓职业生涯管理,就是指个体能够在整个职业生涯历程中处理自身与工作之间关系的主动管理。包括在校园期间的职业生涯准备、步入职场时的择业求职、步入职场后适应企业、职场、工作和上司的能力、在职业生涯期间的能力增长、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的路线选择等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主动管理”这个词,每个人只要参加了工作就开始了职业生涯,但如果你自己没有意识到没有主动进行思考和行动,那就没有职业生涯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当你意识到或有具体行动时,你的职业生涯管理才真正开始了。
职业生涯管理,说白了,就是你掌控自己准备工作、参加工作直到退休这几十年岁月的意识和能力。最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并且为下一阶段做些准备(我把职业生涯分为四个时期十个阶段,以后会有具体的阐述),比如,大学时主要是学习好本专业、博览群书、实习实践等,然后就是为下一步的工作做一些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准备或训练,这就是大学时期最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了。只有把握了当下,才能着眼于未来;同理,只有着眼于未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
对,职业生涯管理其实就这么简单,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同时为下一阶段做些准备。
那么,你认为现在的自己是在干这个阶段应该干的事吗?同时为下一阶段做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