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复试经验
1、我感觉今年的题跟溱碳叛鹤前几年的题难度大体相当,没有过难也没有过于简单,这说明北大出题的模式越来越成熟了。也就是说大家以后不用太担惊受怕了,觉得未来有什么变数了。
2、我发现绛卅匝矿北大的题越来越涉及宏观了,需要你对整个学科的理论架构有很明晰的把握,但又不流于俗套。这就要求你涉及很多的知识点,有知识框架,融会贯通。例如今年专业一论述题第一题“论述大众传播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代表理论”,一方面你要答出以效果观为核心的范式演进历程。另一方面你也要说出以研究方法为标志的范式演进历程。貌似问了一些同学都只答出第一种类型。然后你再说各个阶段的代表理论。
3、还是那句话,要知道考什么才知道学什么。北大有四个考察重点:新媒体,研究方法,批判学派,时事热点。北大的出题思路很难摸清,有鬼神莫测的感觉,但只要知道了考察重点,我们就有了把握试题的机会。14年我就准备到了大约65分的题。我准备这些题就是为了考试的时候不至于一下子不知道会慌了神,也为了节省时间。当然有现成的答案得高分更好。后面我会跟大家说怎么把我出题点。
4、今年出题量要比往年大一些,专业一还好,专业二大了很多。同学们平常有空可以照着题写写答案,很长时间不写字有一点点吃亏的。而且你会背不一定会用,多练习一下没坏处。
5、专业一考理论和方法相对多些,专业二考知识的应用多些,发挥的余地相对较大。但是不管专业一还是专业二,都不要用死理论去套。一定要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素养,不然很难适应北大的考试风格。不过今年有点反常的是专业一考方法只考了10分的简答。反倒是专业二考了很多,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常态。毕竟专业一就叫理论与方法。不过我还发现关于方法的题,越来越多的被安排进了名解当中去。方法的大题一般涉及方法论或者对比性的知识,很少考具体的研究方法了。当然这可能也只是我个人看法。
6、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研究试题。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考过的不一定就不考了。例如今年名词解释里“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人效果”“人种志方法”都是往年考过多次的。仅如此,有时候上午考完的内容下午还会再考,例如2011年,上下午都考察到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问题,都与社会资本有关。虽然不一定年年如此,但是如果觉得有必要,还是要关注一下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大家要好好研究历年的真题。
7、不要完全依赖别人的笔记。尽管有些笔记的确牛逼,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用千百倍超于常人的努力学到的基础知识。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你只能是死记硬背了,不可能消化得了。
8、答题方法,总的来说需要名解当成简答来答,简答当成论述来答、论述当成论文来答。具体来说我推荐结构主义式的答题方法。例如说一个理论,你要回答的不光是这理论讲的是什么,还要答出这个理论由谁提出的(最好写上英文原名),理论的别名是什么(同上)、哪年在什么著作中提出的(同上)、理论讲了什么、理论的演进、学界对理论的评价、理论的应用与现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