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三脚架选购事项
1、首先是价格。把预算先框一下,明确自己准备花多少钱,备选的品牌和型号基本就缩小范围了,然后买你能买得起的最好的那一款。对于发烧友而言,框定了价格区间,基本上品牌和材质就差不离了。三脚架+云台的投入应该占到你的相机+镜头总投入的10%-15%,即1万元的相机+镜头,至少应该花¥1000来买三脚架和云台;5万元的高档装备,至少应该花¥5000在支撑系统上。
2、第二个因素是稳定性。稳定性其实第一位的,如果不是为了稳定,何苦花钱费力去整个三脚架啊!一般来说,各个品牌的三脚架都分为大中小几个号儿。
3、第三稍僚敉视个要谈的因素是高度。对于一支三脚架而言,有三个高度指标,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和趴下去的最低高度。1、首先我们要关注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工作高度。一般来说,如果是采用眼平取景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是眼平取景),这一高度要=你的身高-10cm(云台的高度)-10cm(机 身底部到取景器的距离)-15cm(你的眼睛到头顶的距离),然后再考虑到你不可能是双腿并拢笔直站立,再-5cm——所以一个适合的三脚架不升中轴的最 大高度应该=身高-35(或40)cm为宜,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应该=身高-60cm为宜。 2、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即是这个三脚架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极端情况下有用;3、最低高度,在拍摄低角度和微距等题材是很有用,当然是越低越好。这一高度往往 受制于中轴的长度,所以某些三脚架的中轴是两截的,可以拧下一截以缩短高度;有些三脚架可以更换短中轴(一般另购)以降度高度。
4、第四个因素是便携性。其实这个因素跟价格和稳定性同样重要!太贵了,买不起;不稳的还不如不用;太大太重没办法背出去的,也只能丢在家里当摆设。如果你有 车有助理有跟班儿,你尽可以买最大最重最稳定的三脚架;如果你还得亲自背,那么请权衡一下你的体力极限。影响便携性 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收合长度和重量。 1、收合长度可能比重要更要紧些,一个过长的三脚架会很难携带,摄影包外边也不好挂,也容易东磕西碰的,上飞机会要求办托运。一般的三脚架的收合长度在 50-60cm之间,如果再加上云台的高度,携带长度就达到了60-70cm;一般来说,三节的要比4节的长8cm左右。前面也说了,节数越少越稳定,所 以这是很多发烧友在选择3节还是4节的时候要挠头的原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目前市面上 有少数采用反折设计的旅游型三脚架,增加了节数(达到4节或5 节),把云台高度隐藏在脚管之间,稍稍降低三脚架的最大高度,从而可以把整体(含云台)收合长度控制在40cm以内。当然跟传统三脚架相比,稳定性稍逊, 但是便携性提高很多,这也将是今后的一个热点。2、重量,当然越重越难带啊。碳纤维会比铝合金的轻20%-30%,但是价格要贵一倍多;过轻的自重也可能 是减小脚管直径和壁厚的结果,这对稳定性也是不利的;中轴底部的挂钩可以加大三脚架的自重,但是实在太细太轻的三脚架,哪怕挂100斤大米在底下,也是不 稳的。
5、最后一个因素是功能。三脚架的功能,无外乎以下几点:1、中轴横置或偏转。这个功能对于拍摄微距或翻拍比较有用。全方位偏转比简单的横置要猛。2、中轴倒装的功能很 简单,基本上大家都有;3、绞齿中轴:比快速中轴要精确要稳定。4、脚钉:有固定橡胶钉;两用脚钉;可更换型金属脚钉,这对于适应不同地面条件有帮助。 5、某些三脚架可以拆出一条腿来当独脚架,这个功能很有趣儿;6、某些三脚架的云台承载板可以更换,可换为无中轴承载板或绞齿中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