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怎样起源的
1、人创造了礼仪,礼仪又塑造了人。或者我们可以把人的成长历程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火的使用和火种引发保存技术的掌握,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第一个历史性胜利,使人超越了一切动物而成为人,但是尚无任何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义务约束;当他们产生了最初的道德伦理观念——首先是在饮食,而后是在婚姻上面,实质是为群体的存活和健康——才进一步区别禽兽;进而从原始群的组织中,逐渐发展起来各种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终于在国家产生之前很久,形成了人类社会,服膺礼仪使人完全区别禽兽。在华夏大地上,我们的先民走过的这条漫长的路,正是礼仪文化滥觞和中国特色传统酝酿形成的过程。
2、具体地说,首先应是人为自己的生存,在食物分配中引入共同要遵循的制约机制,形成最初的礼。对此,古人有出色的解释,见于《礼记·礼运篇》:“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能想到礼起源于饮食,见识非凡。
3、在人类社会文明曙光初绽的远古时代,人类从洪荒中走来。对他们来说,头等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大事是食物。在原始的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能得到的维持生命的食物经常发生紧缺。本能的食欲与有限的食物间的矛盾会引发的纷争,危及群体的生存。于是需要一种强制和自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保证平均分配食物。人类社会的第一礼“饮食之礼”,就这样体现着克制和公正而产生出来了。它是那样自然地融合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体现着原始人高尚无私的品质,令人感佩钦羡。
4、甚至“食人”也被合理地纳入了饮食之礼。当食物中断,群体的存活受到威胁时,就牺牲个人以保全整体。吃俘虏,或是吃本群落的成员,会按一定程序决定下来以后很庄重地实施,没有谁会怀疑这样做有悖道德。民族学的资料告诉我们,一些丧失劳动力的老人甚至很着急地催促同类,在自己还没有瘦成皮包骨头时把自己吃掉,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应有的一份责任和光荣,急于做最后的奉献,因为再活下去消耗宝贵的食物资源反而是不道德的。在这幕近于野蛮的悲剧中,闪烁的正是人类文明的硕果——“礼”的无上光辉。
5、荀子关于“礼起于何也”的回答是:“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司马迁《史记·礼书》有关礼的长篇论述,袭用了荀子的观点,他是赞同荀子从人欲需要节制的角度来讲礼的起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