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除霾产品有哪些
目前,国内常见的人工除霾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具有人工增雨(雪)条件的消减雾霾方案,通过跨区域联合寿喋馒揎增雨(雪)作业,增加降水,加大雨水对霾粒子的冲刷;二是具有消减云雾条件的消减雾方案,通过开展局部人工消雾试验,探索人工消雾的技术和方法;三是纯霾天气条件下,使用物理搅拌法、水冲刷法、电磁法等试验方法。前两项涉及大量投入,多为技术攻克,并无新型产品出现。依托第三类技术,多项人工除霾产品得以诞生。
除霾车:净化5米空气
该产品以小型车辆为载体,并配备完善的户外除霾装置,主要能够解决从地面往上5米这个人们主要呼吸区域里的空气问题。该车主要通过空气过滤、催化脱氮、水雾除霾、局部冷岛效应等工作原理在人口密集的半开放区域进行除霾作业。
柔翼无人机:高空消雾
柔翼无人机具备消除冷雾和暖雾两项功能。该产品通过将盐、尿素等吸湿质粒安装在柔翼无人机机舱内,飞行到指定雾区,播撒盐、尿素等吸湿质粒作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长成大水滴,雾滴会蒸发并在大水滴上凝结,使暖雾消失;同时还能将干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剂播洒到雾中,产生大量冰晶,它们通过贝吉龙冰水转化过程,夺取原雾滴的水分,雾便蒸发,而冰晶不断长大降落地面,使冷雾消失。
城市风道:吹散雾霾
城市大气中的污染颗粒,本可随风而扩散,但越建越高的楼房,却把污染物牢牢锁在了上空。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环保、规划部门正联手对“城市风道”展开研究,从各个城市最通风的地方引风来吹散灰霾。
其实,所谓的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武汉建设了六条生态绿色走廊,构成了六条“风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它能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至2℃。
还有德国的慕尼黑,每年都有干热的焚风,人们就规划建设了五条城市通风走廊。
静电催化人工降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在2011年即在研究“静电催化人工降雨”的技术:利用静电场来促进水汽凝聚。在晴天且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也能实现人工降雨,从而可有效消除雾霾。这项技术的好处是,把带电粒子撒播到空中,大面积吸附,其作用空间要大得多。
弱静电场除霾
荷兰发明家达恩·罗塞加德发明的技术,也是在静电上做文章。根据罗塞加德的设想,把一些铜线圈埋置在城市公园的草坪等场所地下,通电后形成一个弱静电场。借助这一静电场,飘浮的一些雾霾颗粒将被吸落至地面,从而在空中辟出一片“空气清新”的区域。
同时,落至地面的颗粒物易于收集清扫。他认为,把铜线圈埋在地下,上面种上草坪“十分安全”,因为静电场相当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