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网络小说:[10]科幻星际小说背景
1、由此可推出,在星际时代前期,由于产能问题,前一矛盾会更为凸显。加上由于前期投入所需的高成本,国家资本会掌控宇航行为,使资本的短视性被压制,后一矛盾因此会被削弱。故“跑马圈地”和增殖产能会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行为,破坏对方的圈地与增殖行动是次要的辅助的行为,双方追求积累量变以试图最快引起质变,寻求质变后的绝对优势。世界进入“大繁荣”甚至是“GC化”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特种作战与局部冲突为主要战争形式;直接目的是破坏对方各种太空人造物甚至资源地,争夺技术;战争区域是太空与建筑区,战争方式是拦截与反拦截,渗透与反渗透。一场战斗可能如下描述: “某方运用伪装陨石或隐形载具接近敌方建筑区或运输工具,突破敌方拦截;若能外部摧毁外部摧毁,不能摧毁就运送特种部队进入建筑或运输工具完成目的后寻找致命区摧毁;撤退后宣传为陨石撞击或意外爆炸/解体事件。” 由于战争形式与目的的原因,表现在科技上便是小型攻击技术会出现大飞跃,而防御技术则会处于积累验证阶段。表现在装备上便是各种伪装隐形渗透装备和相应侦察拦截装备以及动力甲(或者说外骨骼)和高威力便携炸药大发展。而动力甲装备由于建筑区和运输载具内除了可能存在大量的真空区、无氧区、高温区、无重力区和狭窄通道外,还存在防御脆弱和高危险高爆炸率可能的问题,故动力甲在保证四区一道的环境不会影响士兵战斗力的同时,必须限制武器威力或研究并使用智能/针对性武器(特别是智能定向武器),防止打中不该打中的东西导致前功尽弃的可能(使用智能引信的碎甲弹此时可能会焕发第二春,动能武器则受到限制)。此时的动力甲必须保证体积不大(宽度与高度尽可能不大于民用宇航服),高适应性,高生存力,高灵活性,针对性模块化武器设计以及多功能性。而防御力不在考虑重点,硬防御力最高应该不会超过民用舱壁。至于其他宇宙典型装备。。。首先,大型机甲是不会出现的,建筑进不去,隐形伪装又不好,没用;其次,大型战舰与轰炸机亦不是重点,毕竟又不会大规模战争,所以此时应该是小型载具特别是拦截机的天下。
2、星际时代发展到中期,质变已经结束,进入又一轮量变过程,工业扩张遇到“瓶颈”,成本与利润被重新考虑,而由于人口红利,“瓶颈”与高教育橼刃韶佾投入的关系,人口是最不能损失的资源,漠视生命将成为各国法律最重的罪名,任何让别人或让自己送死的行为均会触犯法律,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各国宣传的重点(如果到这一阶段还有国家区分的话),世界进入争夺相对优势阶段。后一矛盾盖过前一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争夺”成为世界主题。大战争时代重启。作为两个“集中”的体现,工业聚集地、资源聚集地和可居住/有人星球成为争夺重点。战争转向大规模和立体化。战争目的是争夺与控制两地一球并消耗相对过剩产能以维持技术投入。战争区域是太空与大表面,战争方式整体体现为无人武器大规模对攻,前期遥控装备可能大放异彩,而后期由于区域资源或(和)产能相对紧张可能会出现有人战争。攻击与防御重新成为重点。一场战斗可能描述如下: “59!59!一大群无人59从对面山坡上冲下来啦!”(开个玩笑。。。) 真实场景:“大批无人智能战列舰列队对轰,背后是移动母港兼工厂兼指挥中心(很可能是有人的),无人智能轰炸机战斗机如同蜜蜂般来回飞舞,但数量可能趋于十亿计,一切的目的是拖到对方防御系统过载,以让己方战列舰给予致命一击。一方逐步蚕食直至突破最后拦截线后,投放无人智能地面武器对大表面进行占领或摧毁,视情况使用有人装备。死不认账的同归于尽行为可能会被国际视为恐怖主义行为而其实施者会被各国联合剿灭。”嗯没错,估计就跟游戏一样,毕竟目的之一是消耗相对过剩产能规避经济危机嘛。。。 此时期的战争目的与形式,表现在技术上,便是防御技术厚积薄发,大规模攻击技术相应发展,“矛”与“盾”再次直接碰撞,而无人智能技术则成为中枢技术,受到最大重视。体现在社会上,便是假惺惺的《AI权益宣言》的出现,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好吧,是强调“备份上传技术”和“AI核心保护技术”必须优先发展,不得刻意摧毁AI核心,保证“有经验AI的生存权力”,同时保证“有经验AI的自由扩散权”。这个宣言的目的一方面是是经济工作需要解放AI的生产力,寻求突破“瓶颈”的可能,一方面是军事需求的顺水推舟(AI特别是学习型AI的工作效率取决于软件架构与经验积累,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体现在装备上,便是AI装备占据总装备量的最大份额,而有人装备与遥控装备则逐渐退出前线现场;各种“高大全”无人装备横行霸道,“巨像”、“泰坦”与“死星”也最可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AI装备硬件上的追求经验的可/高通用性,AI使用此装备的经验可以迅速扩散到同种类乃至民用装备(有点类似WOT),而特行独立、没有扩散价值的装备只能用于技术验证与积累(因此会出现专门的试机AI保存此类装备经验)。此阶段,是大舰巨炮的时代! 所谓的“机甲”最有可能出现在此阶段的前期,由于战场刚由室内转向大表面,干扰技术可能无法覆盖所有战场,AI尚无法全力发挥,此时遥控装备的应变性便能得到发挥。脑控装备作为延迟性最低应变性最高的装备很可能受到重视。此类装备最好的载体便是人形装备,具体而言便是“阿凡达”。但此种装备很快便会因为辅助计算技术的限制和AI技术的发展等因素遇到发展瓶颈(比如出现大脑运算速度跟不上AI速度,成为装备短板的情况),并因限制使用者未来发展的自由性和易使使用者出现心理或生理问题的等人文缺点(前者类似工作定型,后者参考“阿凡达”和“战后心理综合症”)淘汰出前线战场。但后勤方面和民用市场可能会继续使用并经久不衰(并很可能成为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突破点)。
3、- 随着技术的继续突破,当资源分布的区域集中性和人口分布的随机聚集性的矛盾被解决时,人类便进入了星际时代后期(也可能在前一阶段便因矛盾过于激化,人类灭亡)。这一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改变资源分布的区域集中性质或(和)改变人口分布的随机聚集性质来解决(一般应是二选一集中突破,解决一个另一个便好解决了)。前者的典型是 “希灵模式”,拖着星球到处跑,甚至自造星球;后者的典型便是“AI模式”,把人类从娇贵的碳基生命改为生存力较强的硅基生命,这样自然就突破了苛刻的生存环境要求对人类发展的限制,颇有“山不过来,我自过去”的感觉。这两种解决方式自然不会只有这两个典型路线,事实上应该是类似“科技树”的多路线形式。 在此阶段,资源的稀缺性被解决(虽然是暂时的相对的),西方经济学自然垮台,“国家”与“阶级”已无任何意义,妥妥的“GC主义社会”,前一矛盾再次成为主要矛盾,如果没有外部矛盾代替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或者没有新的整体绝对大矛盾代替此矛盾,人类便会进入巅峰阶段,解决不了这个绝对矛盾,人类也就是“秦二世而亡”的节奏。这也就是小说喜欢给这一阶段的人类找外部矛盾的原因。当然如果矛盾解决,人类便会进入下一时代。 这一时期的如果有战争只可能发生在早期的“统一”时期或者后期的对外战争或自毁战争。早期战争方式无非是技术层面与产能层面双重碾压,类似二战美国碾压日本,具体可参考《希灵帝国》考古版(就是把希灵帝国削弱一下就差不多了)。。。后期战争由于技术方面可能的突破口千奇百怪,加上此时期经济学已基本垮台。一没参考二没工具,我是无能为力了。。。 后记:其实在我顺势构想的《AI权益宣言》的内容基本写完时我猛地一想,发现我写的这些东西基本就是现今世界从“大航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历史改写啊。。。虽然此贴强词夺理之处巨多,臆想处巨多,但“大势已至,无人可挡”的感觉我自己是感受到了,“历史是螺旋发展的”这句话我也是深深滴理解到了,我是“不虚此行”了。我也希望各位也能感受到我想表达的内在的东西。匆忙一写,没有修改亦没有翻书,脑洞略大,欢迎大家指出不足之处或者干脆替我重写一个更合理结实的版本。。。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