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2个月是怎么来的
1、在没有任何记日方法的情况下,先人对时间流逝的概念有两个来源,一是“寒暑易节”的四季变化,二是“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后者比前者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总结出来,因而有了用“月”命名的三十天左右的时间概念。月的概念的产生是一个空前的事件,它意味着从现实到抽象,可以说有了这个概念,人类才有了极抽象的时间的概念,才有了以后日益复杂的历法,才能为了完善历法观察万物变化、天体运行,进而发现其他的与历法无关的自然规律。
2、四季的变化是一“年”,“年”的长短是无法直接观测的(没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尾),因而以“月”来描述。以三十天左右的“月”来记录四季变化的“年”,则一年大致为十二个月。
3、然而月相变化与四季变化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我们现在知道一年是365天左右,那么显然以三十天长短的月来记录,会出现不能完全对应的情况。每年五天多的误差,要不了多久就会显著的与四季懈吡赜痖变化出现差距。在这时就出现了“太阳历”和“太阴历”的分化。仅取“月”的概念,不管它记录月相变化的本意,增加或减短“月”的长短以对应“年”的长度的,就是“太阳历”。沿用“月”记录月相变化的功能,通过复杂的“闰”的手法来对应四季变化的“年”的,就是“太阴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