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旅游景点介绍
1、宁寿蜂擒萏赃门在皇极门北,是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这一区域原为明代一号殿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为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门制依乾清门制度改建,门名仍沿旧称。宁寿门为屋宇式建筑,黄琉璃瓦歇山式顶,面阔5间,进深3间。前檐正中3间建为敞厅,两梢间下砌槛墙,上置三交六椀菱花槛窗各4扇,中安方格风窗。两侧山墙接八字影壁。后檐以金柱为界,明间和左、右次间设门,两梢间以墙封堵,墙为素面饰砂绿边。门建于汉白玉石台基上,中设丹陛,三出阶,左右置鎏金铜狮各一。门内设高台甬路与皇极殿相连,周饰栏板。
2、由整块石雕刻而成,石长16.75米,宽3.07米,厚1.7米,重200多吨,为宫中石雕之最,俗称大石雕。
3、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 ,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此门是延和门。
4、永和宫是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其后,又有乾隆帝愉贵妃,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5、翊坤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翊坤门。
6、千秋亭位于北京御花园内澄瑞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亭平面呈形,是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厦形成。四面抱厦前各出白玉石台阶,周围白玉石栏板,绿色琉璃槛墙饰黄色龟背锦花纹,槛窗和隔扇门的跗廨漆厂槅心都是三交六椀菱花,梁枋施龙锦彩画。重檐攒尖顶,下层檐施单昂三踩斗栱,下层檐以上改成圆形,施单昂五踩斗栱。圆攒尖顶,明称"一把伞"式,黄琉璃竹节瓦。宝顶是由彩色琉璃宝瓶承托鎏金华盖组合成的。上圆下方的屋顶取仿"天圆地方"的古明堂形制。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口衔宝珠。两亭色彩绚丽,造型精美,可称是宫中亭子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