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香港威尼斯,让人心惊摇摇欲坠的棚屋
1、从梅窝码头下船就可以见到巴士总嗄磅麇蚺站,直达大澳码头的1号巴士已经在等待了,舒适的软座长途客车,即使是爬山路也不会觉得难受,翻过大屿山,途经几个水库,就来到了大澳码头,路程大约40分钟,所以从中环过来加上等车时间也就一个小时有余一点。
2、在码头可以清晰见到入村的指示牌,我们今晚要入住的大澳文物酒店更有明显标识。海堤有童稚的绘画,一派老香港的舒适宜人。
3、 拐过一个小弯就是另一派热闹的景象了,眼前这段大约50米的主街,大多是餐厅与海味干货店,游客大多以旅行团为主,团团簇簇。这里的虾酱非常出名,不时能见到他们制作的过程,一块块的虾膏铺满一片地晾晒也是很壮观。
4、大澳渔港是岛上最早被开发的渔村,由于该处被三涌分为两地,纵横的水道和水上棚屋凑成了这里的独有水乡情怀,故有香港威尼斯之称。尤其是建于水上的"棚屋"也是这里一大特色。
5、这条涌河岸的码头是大澳的村内主要的交通码头,会有不少船家兜客,可以选择出海观海豚等等,对于去酒店的旅客也可以乘船到酒店,酒店码头叫石埗仔,希望以后可以有渡轮直接开到那里呢。
6、乘船的游客还是挺多的,也或许是我碰上了旅客的高峰期?ps看到下图右边矫健的渔民吗,直接在桥上攀着索梯就下到船上了。
7、换个角度来看看,这条吊索桥被称作蓝桥不高,船只通过都是非常惊险。
8、除了渔村味浓厚的海味店和露台大排档,不乏还有一些小资情调的咖啡厅,这家店门还放置了一架“play me”的钢琴,一个姑娘在弹奏王菲的给自己的情书,动听。
9、居民约有2000多人,主要是客家人。这里曾是一个驻军乡镇,大澳百多年来都作为香港的产盐区,现今仍为莴添艇砘宁静的渔村,往日有赖横水渡联系,而由于发展依旧比较落后,居民还是以小艇穿梭来往。当然少不了的是古庙,但是因为进庙不拍照的原则,就没有留下照片了。
10、 离远可以见到棚屋整体结构以及家家户户都有备船。棚屋看上去很危险,底线支持的柱子那么细似乎摇摇欲坠,但是它能存在肯定是合理的,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听到有棚屋坍塌的新闻,说明盖这个房子还是很需要技巧。
11、还有特色的露台餐厅,天气好的情况下坐在这里用餐应该是别有一番滋味的,但是下雨的话应该就比较糟糕了。
12、 由于大澳位于咸淡水交界位置,附近有大量的红树林生长。同时,还吸引不少招潮蟹在一带生活。
13、随着太远的渐渐西斜,镀上一片金黄的房子又是另外一种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