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四性一化”教学法
1、 1 整体性 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实验I (引自王筵、汪安圣,l992:4l~46):总体特征的知觉优于局部特征;知道整体有利于知觉部分;知觉部分受到整体的约束。据此,语法教学应注重整体性。 现在的语法教学通常是根据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单项教学、单项讲解。这种教学法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了认知法的整体性原则, 因为从语言的表达上看,很多内容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整体,应该放在一起讲。
2、 2 趣昧性 语法课上得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求知欲。人的求知欲主要表现在“好奇心”,对“未知的”或对“已知但有新说的”关心和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孔子)就是这个道理。为此,语法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学生锁在“好奇心” 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语法形式讲语用.语体的区别、讲英、美英语的区别、讲新特征、新变化.讲语调的作用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人的求知欲还表现在“保守性”,即对新知识能用原有的知识进行知觉的倾向。例如,对Child ren’s big tOYS与big children stoys的解释:children s既可作限定词,也可作表示类别义的形容词。学生一般清楚限定词与形容词在名词词组中的位置区别,但对某些名词的一S属格形式的双重意义以及引起的在词组中的不同位置不清楚。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很容易懂,也很感兴趣。 通过将“好奇心” 与“保守性” 相结合, 学生会感到语法课并不是“老调重弹”,而是感到新鲜、有趣、有刺激、有收获,学习劲头必定倍增。
3、 3 互动性 无论遵循什么样的教学原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面对着相同的辩证关系一一教与学。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 实现师生互动,是上好语法课的关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具有相当的英语基础和语法知识的成年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理解与记忆语法知识并不困难,但“一听就懂, 用就错” 却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被动的听多, 主动地参与少。语法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及时地对所学语法知识进行操练,使每个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口耳并用的积极参与状态。
4、4 研究性 对于非母语语法, 应用语言学家们普遍反对在成人阶段用机械实践式的方法教语法,并且提出了6条理由。语法应该怎样教? Krashen提出,语法应作为“一门知识”来教,但不能混于语言教学;高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应在原有的语法基础上教授更复杂的句子,涉及更复杂的句型及其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说,语法课应该上得有一定的研究性。
5、 猱蝰逾鸾5 模块化 这里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模块化,即利用已知的知识信息加以组织,减少记忆中的刺激单位,使之构成学习荨层吒椋者熟悉的较易记忆的模块。语法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模块化,把学生记忆中贮存的零碎分散的点滴信息组合成较大的模块,建立系统,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比如,名词前多重客观性形容词,语法教材的排列顺序是:尺寸大小(size)一长度(1ength)一高度(height)一形状(shape)一年龄(age)一颜色(color)一来源(origin)一材料(materia1)一类别(category)。形容词数量多,很难记忆。但是,假如取其英文词的第一个字母重新编码为:Slh,Sac,omc (每个字母代表一层意义),我们就把9个记忆刺激单位组合成了3个模块,即3个记忆单位,减轻了三分之二的记忆负担就很容易记住。这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模块化, 还可以将学习目标模块化 学习时间模块化 学习情绪模块化、学习行为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