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教你点职场送礼技巧

2025-04-09 11:14:45

对外的礼品政策简单说来就是规定哪种情形下可以送礼、送什么礼、什么规格、什么限制等,最常见的大概有这么几条:

1. 初次见面荑樊综鲶,或做成生意时可以送礼;

2. 礼物必须带有公司司标,换言之,必须是公司事先批准过的礼物;

3. 任何情况下,礼物的单价不得超过一定金额(笔者最早见过一百五十美元的,后来就越来越低,从一百美元最后降到了七十五美元,不知道是法规越来越严了,还是公司越来越抠门儿了);

4. 如果对方是政府工作人员或国有企业,则送的即使是完全符合公司规定的礼物,也要事先获得合规部或法务部的审批。

在这种礼品政策下,送出去的东西很难让人觉得稀罕。但大学刚毕业时,笔者和同学聚会时的一大爱好就是交流各自公司里都有哪些礼品,看能否互赠。一时间大家用着彼此公司的笔记本、名片夹、签字笔,有时候还戴着印有对方公司司标的领带。那时候普遍没钱,也没见过什么好东西,用上公司的礼物觉得跟占了多大便宜似的。到了现在,谁还会觉得公司的常规礼品很稀罕?

于是笔者决定,在公司的礼品政策基础上,自己加码,自掏腰包,对某些关系特别要好的客户或合作伙伴,另送些礼物。在这样做之前,笔者特地咨询了合规部,被告知“只要你不要求公司报销这些费用,即属于私人礼物,公司不便干预”。

公司就是这样,一点儿亏都不吃,该占的便宜顿顿不落。但话说回来,这是笔者自己乐意——重要的关系自己打理,的确和公司没关系。

另外岁数越大,越觉得探访老友、结识新朋不能空手前往。再说买的东西无外乎就是些糖果、茶叶、巧克力土特产,花不了多少钱。要是送父母家灌制的香肠这种没花笔者一分钱的东西,反而必须得是极深的交情了。

再说回对内的礼品政策,笔者觉得也可以对外政策的要点为参考,设定一些边界参数。比如:

1. 区分公共礼品和个人礼品。前者就是放在开放办公区域里,见者有份的那种礼物,比如家乡土特产之类的,谁路过都可以拿点儿;后者是单独给特定个人的,比如完美切割八心八箭的大钻戒,或新买公寓的钥匙,或酒店房卡。

2. 确定个人礼品的收件人范围。这个可能要费些思量,但鉴于个人礼物的送与收都不会在公开场合进行,你想好送给谁之余,也想想是否会有其他人知道而且会不高兴。

3. 确定个人礼物的规格和预算。除非你另有所图,否则公司内部的个人礼物不宜昂贵。笔者个人认为在如今的物价水平下,考虑到你的工资收入,如果你送的礼物超过你一个月工资,肯定是别有用心了。

4. 确定送礼的时间地点。普通的礼物,比如去哪儿旅游带回来的小纪念品,在公司里送了也就送了,大约不会引起什么注意或闲话。如果是你精心准备的礼物,无论价码,还是选个私密的场合赠送比较好,一来显示你的诚意,二来也可以避嫌。

上次笔者去探望一个相识已久但近年未见的业界大佬前,买了一整套外国造的西餐餐具,不远万里给他扛了过去。看得出来,他很意外,也很感动,连声道谢。说退休了,来看他的人少了,没想到笔者还惦记着给他带东西——贵倒在其次,主要是重。

笔者因此觉得自己比以前懂事多了,顺便还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礼尚往来,笔者不空手去看朋友和同事,他们自然也有回赠。

去年一干同事去费城开会,笔者对该地向往已久,因故不能同行,甚为遗憾。同事们于是决定买一件最有纪念意义的礼物,送给笔者。他们买了件肉色T恤,上面印有足本《独立宣言》。

笔者在收到礼物后立刻穿在了身上,顾影自怜间,听到他们说:“尺寸买大了还是他又瘦了,这要是再紧身些,就更像《九阴真经》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