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社日》赏析

2025-04-19 06:47:12

《社日》原文: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
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

译揍茏壅混文:

现在是太平盛事,又适逢社日,你看啊,这么多的戏台都在上演社戏,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赶趟儿似的出来看戏。戏台前,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孩子们最高兴了,买糖人,喝豆浆,看热闹,简直把他们高兴的不得了。

各位客官看啊,舞台上演员表演得多么热闹,讽刺戏谑,令人捧腹!可是这类戏剧,都城临安颁发了禁止演出的命令,有谁胆敢演出,杀无赦!

陆游 《社日》赏析

赏析:

“太平”可作两种理解:一是地点。大到州县,小到乡镇村庄,用“太平”作地名的太多了。二是“天下大平”、“天下太平”,意思是江浙一带(京都一带)安定了,富足了。“优场”,剧场、戏台。古代演戏之人谓之“优”。

“社”字从示从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么,社就是祭土地。我国历史上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其社会形态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爱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而重点祭祀的那个日子,就是“社日"。一般春秋各一,春社的活动更多一些。

“参军”和“苍鹘”都是戏曲中的角色。“参军”是正角扮演痴呆愚笨的角色;“苍鹘”是配角,扮演机智发难的角色。“参军戏”由一智一愚两个俳优演出,采取一问一答,一主一从的对话形式制造笑料,犹如今天的对口相声。在诘难争辩中由“苍鹘”戏弄“参军”,参军则以各种滑稽可笑的表演,博取观众的哄堂大笑。

“京都”是当时南宋的都城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新禁”,最近禁止。“舞斋郎”,戏曲名,讲述的是南宋时期的故事。

《社日》是一首讽刺诗:借社日之时江浙乡村社戏空前的情景,强烈地讽刺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粉饰太平的现实。

扩展资料: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游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