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咏物诗鉴赏
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物寓意描其形,求神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2、了解思想内容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迸发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或生活哲理
3、了解主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寓意、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解题思路1.写了什么物:点形象(概括基本特征)2.有什么特点: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形象分析这一形象)3.寄托的情感:点作用(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形象意义,情感)
5、练习 咏竹 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负心。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官琴②。淮人制长笛,当今吐龙吟。【注】①湘跨嗍颌撺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2)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4分) A.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晋·谢朓《咏竹》) B.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唐·刘禹锡《潇湘神》) C.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宋·陆游《东湖新竹》) D.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明·朱元璋《雪竹》) E.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板桥《竹》)答案(1)C (2)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