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术后坐浴有助于创口愈合
肛门病是指发生在肛门锂淅铄旰直肠部位的疾病,主要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痰、肛痈、直肠息肉及直肠豁膜脱垂等疾病。
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手术疗法是疗效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之一,特别是一些难治性肛肠疾病,唯有手术方能根治。中医手术疗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如采用结扎疗法治疗各期内痔、低位直肠息肉、直肠薪膜脱垂;运用深切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挂线疗法及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及多支管复杂性肛疹等等。在术后会使用坐浴盆进行药浴护理,加快创口的愈合。
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操作的正确和完美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术后恢复和护理同样是必不可缺的,这不但能使疾病尽快康复,还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换药前或大便后坐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肛门部创面与身体其他部位不同,常处于隐蔽、皱缩、闭合状态,组织疏松、血液运行缓慢、部分括约肌痉挛,容易使伤口引流不畅。排便以后粪渣、残液易嵌人和污染创面,既影响创面的愈合,又会引起病人伤口疼痛难忍。坐浴主要利用药物、水温的理化作用,一方面可清洁创面,防止创面感染;另一方面又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用治疗巾垫在坐浴盆前,用手试一下,如温度适宜(水温在40-42℃之间,以手背不感觉烫为宜),病人即可坐于坐浴盆内,并将创面充分与药液接触,但与坐浴盆底之间要有空隙。其间可用手轻拨坐浴盆中的药液,增加坐浴效果,避免直接擦洗所引起的创面疼痛和出血。坐浴时间为15--20分钟。如水温较低时可适当加入一些热水后继续坐浴,但应避免烫伤皮肤。坐浴结束后,用干毛巾轻吸局部伤口,尽可能吸干创面水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