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词和赠言的写作
一些大型庆典和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往往请名人或者重要领导,题写具有勉励性或者有纪念意义的话,叫题词。题词也叫作题辞。《辞海》对题辞的解释是:文体名,一般在作善飧琳宴品前面,主要用来对作品表示赞许,进行评价或叙述读后感。又泛指留作纪念的文字。现在作品前面的文字被称作了“序”、“序言”、“前言”、“小引”等,题词只指广义的留作勉励、纪念的题写文字了。同学毕业,朋友离别,也往往互相题写勉励、留念的话,叫赠言,一般不叫题词。
题词和赠言涵义相似,只是使用者有区别。题词多指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级首长、名人为某种事物、某种活动而写的纪念性和勉励性的话;赠言多指长辈对晚辈、老师与学生、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题写的勉励、纪念性的话。题词和赠言,作动词时,是写作纪念或勉励的话的动作。作名词时,则指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写下来的话语。我国古人对题词和赠言非常重视,《荀子.非相》中就有“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的说法,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拟对题词和赠言的特点和写作试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题词和赠言的特点
对题词和赠言的特点,我们从涵义和词语两方面来考察。
从涵义方面看,作为纪念和勉励性的文字,题词和赠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念性。请高级领导人、请名人题词,目的在于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作宣传的资料和珍贵的纪念。同学、朋友互相赠言,表示祝颂或勉励,也作为分别后的纪念物。泽东同志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评价了刘胡兰光辉的一生。因为领袖为之题词,更显出刘胡兰形象的伟大,使刘胡兰的事迹流传更远。邓小平同志1988年为《大众日报》创刊50周年题词:“大众日报五十年”,标志大众日报50年庆祝活动受到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视,提高了庆祝活动的品位,在大众日报办报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北京四年寒窗,共沐一片阳光,愿逝去的岁月,都化作美好的回忆,永留心房。”这是一位同学毕业赠言簿上的赠言,是大学毕业分别的纪念,以后翻到这一页,他会忆起与同学共同学习的情景。
勉励性是题词和赠言的又一重要特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也好,长辈对晚辈、平辈之间的赠言也好,往往深蕴勉励之情。毛泽东同志给小朋友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勉励少年儿童重视学习,积极进取,期望之情溢于言表。江泽民同志1998年为《大众日报》创刊60周年题词:“永远和人民大众在一起。”高屋建瓴,既是对大众日报工作者,也是对全体新闻工作者的勉励与期望。陆定一题赠中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万篇文。”勉励青少年多读书,多实践,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高级领导人题词,勉励中往往具有一股气势非凡的号召力,这是一般的平辈之间、私人之间的赠言少有的。
祝颂性是题词和赠言的第三个特点。对某人或某项事业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祝愿,在题词和赠言中也常见。如“大业维艰二百期,雄心犹待两千年。”这是《莽原》编辑部祝贺《小说月报》出刊200期,祝愿《小说月报》办得更好更长久,这类祝颂性的话在赠言中更多。如“德高望重”、“祝君勤奋向上,大业有成”、“祝你未来的人生之路一帆风顺”等等。
再从词语方面来看。首先作为纪念、勉励性的文字,题词和赠言用词庄重典雅。如毛泽东同志为影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1年为医大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江泽民同志1990年3月为学习雷锋活动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周恩来为邮电事业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某同学的赠言:“勿忘奋斗,早成栋梁。”这些题词和赠言用词考究,色彩庄重典雅,堪称题词和赠言的典范例证。其次,短小精悍言简情深,是题词、赠言用词上的又一特点。题词和赠言,要写在有限的纸上,必须简短凝炼,在简短的词句中要包蕴深厚的感情。
缺乏感情的题词和赠言,不是好题词赠言。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字里词间饱含关爱期望之情。“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师,您就像高高的航标灯,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航程。”短短的词语里深蕴了对老师的赞叹尊敬之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借用古诗道出对同学朋友的希望和祝愿,充溢着真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