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变态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二)

2025-04-10 21:16:19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为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想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其标准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书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在正常范围内,智商与心理健康就无明显相关。只有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相关的因素才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的指标。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

1.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

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2.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

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3.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的考察与分析。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峰1986)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

4.意识水平: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5.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坏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

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女性比男性较易受暗示。

6.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

制下实现的。

8.自信心:实质上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9.社会交往: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10.环境适应能力:采取主动性或被动性的措施,使自身和环境达到平衡的过程叫适应。

主动适应,其内涵是积极地区改变环境;消极适应,其内涵是躲避环境的冲击。

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的区分

1.心理正常: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2.心理不正常:即变态心理学说的“异常心理”,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3.心理健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4.心理不健康: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

我已经考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这是我在学习时候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加我球,二柳丝儿,已领起舞一二。

第一单元健康心理学概况

一、健康心理学现状

1.健康心理学至今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都处于模糊状态。

2.健康心理学似乎是想借助“现代医学模式”理念,去探索健康问题。而“现在医学模式”的实践不足,恐怕正是健康心理学难以确定其内涵和外延的缘由。

3.健康心理学在美国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心理学借助“现在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

4.健康心理学尤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比如至今不具备完整的概念系统,而一门学科是否可以立于科学之林,关键是能否科学地建立起自己的概念系统。

二、健康心理学的早期定义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三、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从中可以看出,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侧重于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

第二单元关于躯体疾病

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2.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二、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1.医生每天查看病房对病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医生当着病人谈论病人的病情。应当把查房工作严格的分为三个步骤:①在办公室内讨论病人的疾病;②在病房检查病人;③回到办公室内分析和讨论病人的病情。

2.对不治之症的治疗时:①治疗不能限于生物学方面,必须深入到心理和社会学层面;②用语言、眼光和交往方式去鼓励患者;③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争取家属和社会的配合。

3.若躯体疾病患者出现急性精神症状,如幻视、瞻妄、耳聋等。这可能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必须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4.神经官能症类的症状,多在疾病慢慢发展和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产生。

5.各类有害因素在疾病严重时,可以加重情绪变化,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概述

严格的说,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但这只是咨询心理学未来的理想境界,一些神经症患者更倾向于心理咨询。

一、进行分类的用途

1.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二、效度(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

1.症状学效度。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某一类别,存在独立的、稳定的“心理不健康特征”和“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临床经验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2.预测效度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1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

2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

3心理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使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出现间断性的身体虚弱,情绪和情感的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1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是指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亲朋好友、社会福利或援助等机构,出自道义和关心爱护,对当事人给予的精神或物质的支持和帮助。

2专业的心理咨询。就是在咨询机构接受心理咨询,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康复。

3.结构效度(在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人口学因素;(2)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

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一般心理问题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的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严重心理问题

1.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三、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许又心的标准。

特别单元关于焦虑

1894年S.Freud提出,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焦虑神经症。这标志着近一个世纪以来大规模研究焦虑的开端。他将焦虑分为:客体性焦虑(恐惧)、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S.Freud的功绩是:①唤起了全世界对焦虑的重视;②他的思想刺激了广泛的研究。但他关于无意识焦虑的学说给临床精神病学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A.Lewis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①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

②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③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

④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⑤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烦恼的特点:有具体的事件,个体知道自己担心的是什么;是对过去的事后悔和对现状不满。

介于急性焦虑反应与慢性焦虑神经症之间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也称为精神创伤后迟发的焦虑障碍,特点是:精神障碍异乎寻常,也就是对几乎所有人都是创伤性的;事情发生后经过几个星期至几个月才起病,这种创伤后的潜伏期是特征性的。症状可分为三组:①轻度到中度的广泛性焦虑;②反复重新体验精神创伤的经历;③情感钝化和回避。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