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收藏与行情分析
1、印缒幡卞渔章,又称“印信”,自古至今是信用的证物和权力的象征,我国的印章历史,源远流长,印章三千年,是一部浓缩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其间有两座琼藻樘哒具有里程碑式的高峰,一是秦汉古玺印,二是明清流派印。秦汉古玺印,又分为官、私印。其印材普遍使用金、银、铜、玉等硬质材料,尤以铜印为最常见;印纽有龟钮、瓦钮、桥钮、斗钮等多种;印文讲究书法的谨严美观,或朱或白,或铸或凿,形式多样。元末,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继而明代中后期,文彭、何震等文人书画家,以柔而易刻的青田石为载体,自篆自刻,寄托情怀,拉开了流派篆刻的序幕,从此,改变了过去以取信为实用功能,向以欣赏为创作目的转变,使之发展成为供人们欣赏把玩的艺术品。明清两代直至民国时期,印家辈出,流派纷呈,往往不同的时期,不同区域的篆刻家,开创了不同风格的篆刻流派,尤以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以邓石如为代表的“皖派”最著名,影响深远。
2、从古到今,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皆好印,喜欢收藏名人名印,因此,印章的收藏价值在海内外特别是华人圈一向被看重。杭州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是全球唯一以印章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藏品涵盖了秦汉古玺、明清流派印及各种名贵印石。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宫廷玺印,上海博物馆的明清流派印章,上海朵云轩、上海文物商店的名家篆刻,福建省博物馆的林清卿薄意收藏等,都是印章领域的典藏机构,闻名中外。
3、民国时期,印章收藏之风,可谓盛极一时,藏家辈出,例如:大陆的赵叔孺、王福庵、丁辅之、高野侯、高络园、葛书征、张鲁庵、方节庵、周湘云、华笃安、叶潞渊、钱君匋、方去疾、汪统及台湾的林熊光、王北岳,东瀛的小林斗庵、梅舒适等,他们中的每一位追逐、收藏印章都有许多佳话,留传后人。“西泠八家”篆刻印章,三百年来流传稀少,珍如拱璧,相关收藏以丁辅之最有名,多达五百余方,其中丁敬传世名品,达七十余方,故自号七十二丁庵。丁敬名作“袁匡肃印”, 丁辅之得于1928年,乃请王福庵审定并代购,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汇兑不通,王福庵竟质衣代值,玉成此印。丁辅之所藏“南徐居士”,当年曾借于傅式供传拓“西泠六家印谱”而遭失闽中,二十年后,丁辅之携王福庵访印到姑苏,竟意外在徐子静家中,失而复得,真可谓印坛奇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