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应注意预防疾病
1、(1)控制多油及脂肪类食物。此类食物不易消化,其润滑作用又可使腹泻加重。 (2)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应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嫩叶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减少纤维的摄入。 (3)如有脱水低钠现象时,应及时补充淡盐水,食用菜叶汤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4)排气、腹泻过多时,应少食糖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薯类、豆类、牛奶等。 (5)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患者可适量食用。
2、因此,秋天必须养阴防燥,在饮食上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润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3、一、感冒:秋冬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缠裰砦姘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工作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泪、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每年冬季有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在冷暖交替季节,易发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防治: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目前正值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之机,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体弱者等可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感冒预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至关重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特别提醒:从往年看,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药,结果用药不当反而使病情加重,来医院时已转成肺炎等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后更要及时就医。二、消化系统疾病: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时秋季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如:病毒性腹泻(又称为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柯萨奇肠道病毒、星状病毒和诺瓦克病毒等。潜伏期常见数小时至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临床类型可表现为呕吐型和肠炎型两种,肠炎型严重者易出现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