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符的强弱符号的问题
f是强,mf是中强,酆璁冻嘌ff是很强,fff是特强。
p是弱,mp是中弱,pp是很弱,ppp是特弱。
类似大于号的是渐强,类似于小于号的是渐弱。
音乐最基本符号:附点音符、连音符、休止符、顿音(断音)、重音、切分音、上波音、连音线、延音线、圆滑线、换气记号、延长记号、反复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升降记号、强弱记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小节线、终止线。
音乐中的强弱力度表现
一、节拍中的力度
即每一种节拍中的基本强弱规律,我们在演奏、演唱时一定要遵循节拍中的强弱规律,而不能随意改动。试想如果将二拍子的乐曲唱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那就会引起混乱。请参照相关章节。
二、节奏中的力度
即在每一拍(或每两拍、三拍)中的节奏类型所产生的不同的强弱规律。如一拍两音、一拍三音、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三连音……等等。请参照相关章节。
三、旋律中隐含的力度
一般来说,音调向上(上行)会产生激昂、高涨的情绪,随之带来力度的渐强变化;音调向下(下行)会产生低沉、消极的情绪,随之带来力度的渐弱的变化。我们要了解这种旋律进行中的特点,并在音乐的演奏、演唱中遵循这种规律,才能够有良好的乐感表现。
旋律中的乐句也隐含着力度的变化,一般来说,乐句常用的力度变化的形式是先渐强-然后渐弱,形成橄榄形。但也有先强后弱的'、先弱后强的、先渐弱-然后渐强的……这种变化一般都和乐句的节奏、节拍结构相一致的。所以在演奏、演唱之前要仔细分析乐谱中的结构,找出其中隐含的力度规律。
四、歌词中隐含的力度
这仅限于歌曲之中,就如同人们说话时有重点词语一样,歌词中也有需要强调的重点词,它一般为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着意强调出来,在演唱中就要加重语气。而虚词(助词、语气词等)在句子中处于次要地位,就不要用过大的力度,而要有意地弱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