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认识
1、限鬃鹣哺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一种以强迫状态为主的神经症。是病人反复出现明知毫无意义的,无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和行为。 其特点是明知没有必要且无意义,但又无法摆脱,二者强烈冲突,使别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这些症状是出于自己内在的,但不是病人自愿产生的,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做的,明知不合理,与自己的人格不相容的,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状态的异常性,想尽办法与之斗争,或加以压制,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病,国外有资料显示年患病率为1.3%点半,终生患病率为2.5%,通常都在25岁前发病,女性发病率高,约为男性的1.5倍,也有部分发生于童年期着者,在童年期发病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强迫症,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无明显诱因,已成为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隐形流行病”。
2、哪些人容易患强迫症? 强迫症的形成与遗传、性格、神经生化、心理等因素有关,其一级亲属中有人患强迫症,则其患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他人,性格特点为做事小心谨慎,优柔寡断,事无巨细力求完美,行为刻板,循规蹈距,不会通融,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交往,缺乏幽默和灵活性的人易患。
3、强迫症都有哪些不同表现?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其中强迫观念又分为强迫性疑虑、强迫型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回忆等。强迫行为又分为强迫性清洁行为、强迫性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和强迫性意向,病人表现为以一种为主或几种并存,90%以上的病人既有强迫观念,也有强迫行为。
4、强迫思螗徇吼笊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强迫思维是一些字句、话语、观念或信念,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干扰患者的正常思维过程,但又无法摆脱,可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强迫怀疑:病人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疑虑,如寄信是怀疑是否已经签名,丢进信筒箱后又怀疑是否写错地址等。 (2)强迫联想,脑子中想到一个问题时,便会不由自主想到其他问题,更有的会联想到相反的内容,如听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马上会联想到“反对党的方针政策”,看到“和平”,马上就联想到“战争”等,明知这样不对,却无法摆脱,为此十分恐惧、焦虑和苦恼。 (3)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反复思索,刨根问底,如反复思考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百货大楼为什么盖四层而不是盖五层,人为什么不长尾巴,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呢? (4)强迫性回忆:病人对经历过的事件,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反复重现。
5、强迫情绪和意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强迫情绪是对某些事物不必要的担心或厌恶,明知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如担心会说错话,做错事,担心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等。 强迫意向是指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工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如走到高处,有想跳下去的想法,遇到急事驶的汽车,有想冲上去的想法。
6、强迫行为有哪些表现? 尝试强迫观念导致的不由自主的顺应行为,企图由此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强迫检查:如出门前反复检查,窗户和天然气是否关好,水龙头是否拧紧,出门后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 (2)强迫清洗:害怕不干净而反复洗手洗澡洗衣服等。 (3)强迫行为:要求别人不厌其烦的解释那些明知不必要的却又要刨根问底的询问。 (4)强迫性仪式动作:一些重复出现的无意义的动作,如放东西要反复放三遍,见高楼要反复数是多少层等?
7、强迫症的治疗和预后 强迫症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强迫症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嗪和SSRI类抗抑郁药,大约需要2~4周见效,疗效后的治疗量应维持数月不等,心里治疗多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及森田疗法。 其预后多数较好,少数不太理想,但即使长期不太理想,也不会导致衰退。 影响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是,(1)、起病年龄早,(2)、症状严重,频繁出现,(3)、病程长,(4)、病前人格有严重缺失,(5)、存在持续的心理社会应激。
8、对待强迫症患者应有什么心态? 应采取“不抵抗的措施”,与强迫症状“和平共处”,把病态当作生理现象,当做是自己生活中一部分,不讨厌、不后悔、不抵抗,顺其自然,只有这样心态平和,反而会好一些,痛苦感轻一些,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也会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