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025-04-23 17:14:40

董进宇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一位文理兼修的学者,大学眺螗熨膣本科学数学,硕士学经济法,博士读刑法;一位称职的兄长,辅导其弟董玉庭、董相庭分别获得法学、化学博士;一位亲子关系的传播者,在大江南北一年巡回演讲489场,受众50万人;一位卓越的家庭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习惯,就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要义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希望大家能记住:无论你的情感生活,你的事业,你对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1.好坏习惯对人生的差别影响是决定性的。成功者每到关键时刻,遇到挑战,就想冲上去,想把事情做到底;失败者每到关键时刻就撤下来。孩子也是一样,当他在生活、学习上有良性的习惯,那么一生的成功都有保障。2.确立好习惯的标准。作为家长,你一定知道你要给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这需要思考来确定标准。3.让孩子从小养成成功者的习惯。自信、勇敢、坚持到底、做事认真、积极思考,这些都是成功者的优良品质。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这些特质。4.为孩子确立生活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确立好原则:“这件事由你来负责,我监督你来完成。我们多长时间内把好习惯养成。”5.鼓励孩子反复行为形成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是经过不断反复的,这里需要家长有绝对的信心、耐心,允许孩子失败,允许重犯错误。孩子需要经过反复的行为、反复的鼓励,最后形成好习惯。6.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形成,家长必须马上跟进确认,把好习惯巩固。强化、强化再强化,直到他巩固住。7.家长的榜样作用。如果孩子发现家长有坏习惯没有改掉,他的坏习惯就不会改掉。孩子发现你有坏习惯和行为,你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你的话在他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  孩子无法养成良好习惯的原因1.没有榜样。孩子没有带着不良习惯来到这个世界,他的所有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在孩子的生活里,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样。2.认为好习惯等于痛苦。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快乐,什么习惯能给他带来痛苦,他经历的感性经验太少,所以他无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如果成年人向他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会贻害他终生。3.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变。作为家长必须明白,我们只有做对了动作,孩子才能改掉身上的缺点和毛病。4.不良习惯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会自动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童年生活里有反面的榜样,那他学坏就几乎是不可避免了。5.不正确的思考方法。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好习惯是自然而然养成的。其实人的好习惯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而坏习惯,由于没有标准,不需要努力练习就会做,所以我们家长必须有绝对的耐心,反复指导孩子,才能使孩子养成好习惯。6.家长的行为没有一贯性。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就必须反复沿着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动作才可以。7.没有改变习惯的动力。家长要想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就必须先强化孩子身上的优点,让他觉得自己很好,自己可以变得更好,这样他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由此产生改掉旧习惯的动力。8.家长的反强化作用。当孩子身上有了不良习惯的时候,很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就反应在嘴上。先是不厌其烦地批评。发现批评不管用,就开始升级为打骂。这恰恰起到了反强化的作用。家长越是批评,孩子就越是改不掉旧习惯,等于在强化孩子的旧习惯。(7)

家长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方法和标准直接运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且要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方法修正标准;对孩子的严格教育不只是简单地严格要求孩子,而是要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要想使孩子改正缺点,先看看自己的身上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面对问题孩子家长是“包容”还是“溺爱”是有本质区别的。包容是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改错,对孩子是有原则的爱;溺爱是允许孩子犯错,并接受孩子的错误,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

针对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现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机会进行尝试,所以更需要我们家长理性地对待孩子。有的家长会想,面对一个问题多多的孩子,你让我理性,我做不到呀!但是孩子的问题越多,问题越严重,越需要家长的理性和耐心!

■开家长会也要提前“备课”

  每个学期每个班主任都会至少开一次家长会,但不同的家长开完家长会后的感觉

  却不一样。

有心的家长在去开家长会前会提前“备课”。

  赵淑敏老师说,平时,家长要注意与孩子的班主任及各学科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详细情况,并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注意倾听孩子关于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想法。家长只有如此详细地备了课,才能在当他参加家长会时提出的问题明确而有针对性。

  但不少的家长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开家长会。有的只注意与老师沟通,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交流,这样的家长尽管也给老师打电话了,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但只对孩子转达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及要求,孩子是怎样想的就不知道了;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能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更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了,甚至对学校组织家长会或老师不断地找他反映孩子的问题有厌烦情绪。因此,从表面上看,家长每天都在接送孩子,每次都来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但家长在对待孩子、对待学校、对待老师的看法和做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最后导致了教育效果的不同。

  家长会·观点

■家长不要当孩子家中的“班主任”

  学校举办家长会,通常是要通过这个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关的教育政策、学校的课程改革等信息,使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机会。可家长往往只注意其中的两件事:学校的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家庭教育有自己的任务和方法。家长就是家长,你没必要当孩子的又一个班主任,对孩子完全重复学校老师的要求,这样的说教让孩子觉得你好烦人。你在重复时往往断章取义,借题发挥,弄不好让孩子觉得你无知又无理。这样随孩子的长大,开始是怕你,慢慢变得烦你、恨你,最后蔑视你。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从内心佩服一个人时,他对你的说教你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即使当时对你的指责严厉,你不能接受,但私下里你也会去尝试去努力做得更好,以便获得他的认可。如果你从内心就很看不起的一个人,无论他跟你说什么,无论他是怎样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要么哼哈对付,要么抬杠发泄你的不满,要么以沉默表示你的轻视,要么以逃避表示你的回绝。总之,你很难听得进去他苦口婆心的真言。

家长的作用有时更像“煽风点火”。“家长不是要到处找劈柴以维持已经点燃的火苗,因为家长总要有累了的时候、总要有不能及时找到劈柴的时候,这样火苗的熄灭就是早晚的事情。”赵淑敏老师说,“家长的作用是观察风向,然后向着有草和可燃物的方向煽风,火借风势,自然就会越烧越旺。”

■成功家教与失败家教的方式差异是微小的

  无论你有心还是无意,真正的家庭教育就在你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进行着,也就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时时处处存在着,它深刻而不可避免。

赵淑敏老师指出,虽然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给孩子以及整个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实施家教的过程中,往往成功家教与失败家教的方式差异是微小的,有时让人无法发现。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积极密切地配合学校教育。这里所讲的配合,并非是家长简单地重复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是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充当学校老师的角色,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助和完善学校教育。有些教育功能在学校里效果不如在家庭教育中更明显,比如: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和热爱劳动的观念和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效果会更好。家长就是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对学校教育不能做的、做不好的地方进行补充教育。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