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向刘邦讨要假齐王的故事(详细!!!一定要详细!!急啊!)
韩信索要假齐全,刘邦躁谯攉猡封他作真齐王
韩信领兵出征平定了魏、徇赵、胁燕,平定齐后,韩信这时有点彭胀了,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尸园拽诟家,应该设一个王来统治,我希望做假齐王,这样局势才能安定。
而刘邦此时正被项羽围在荥阳,看到韩信的书信,气的都冒烟了,大骂韩信不来救荥阳之围,却想自立为王。
此时张良踩住刘邦的脚,凑到刘邦耳朵前说:“现在汉军被困作战失利,切不可惹怒韩信,不如趁此机会,封他做真齐王”。
刘邦是何许人立刻平静下来说:“韩大将军平定各诸侯国,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啊”。于是派张良前去军营立韩信做齐王,调他的部队打楚军。
从上述可以看出,虽然韩信统领数十万军队,可是却没有想背叛刘邦的意思,所以以假齐王来试试刘邦对自己的心思。
可刘邦封他做了真齐王。韩信啊,情商就是这么低,自以为刘邦这是信任自己,其实刘邦只是利用,这会还离不开韩信,不得不依靠你。
韩信掌握主动权,却不愿自立为王。
此时,项羽听闻支援齐国的楚军被韩信打败,自己的大将龙且也战死了,项羽也看出来了,韩信帮哪边哪边就能得天下,就派出武涉前去劝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自立为齐王。
韩信严词拒绝,表明绝不会背叛汉王。
韩信的谋士蒯通也知道韩信的想法,也劝韩信说:你功高震主,名高天下,将来天下绝不会有你容身之处。韩信此时有点动容,但韩信还是不忍心背叛刘邦。
其实韩信不愿自立为王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韩信的性格就导致他不适合做王,他和项羽很像,很会打仗却情商很低,而刘邦呢,不会打仗却情商相当高,知人善用,这一点韩信很了解;
其二:汉王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他背叛汉王,自己做王,肯定会引起的将领和士兵的不满,因为很多人都是刘邦的人啊。
就这两点原因,韩信绝对不会背叛汉王的。
韩信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韩信向刘邦要假齐王,是想让刘邦封他真齐王,这时的韩信是真有一点膨胀。
可是他又不忍心背叛刘邦。这与韩信从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从小就很穷,经常吃不饱肚子,也经常让人看不起,到了项羽帐下也没人愿意重用他,后来,萧何慧眼识英才,向汉王举荐他当了大将军,他感激刘邦对他的重用和赏识。
所以,在后期萧何叫他进宫,他明知刘邦要杀他,可还是去了,这里也有报答萧何的知遇之恩,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韩信没有出息前前有个老妇人看他可怜,送给他吃过几次饼,他封王以后,送给老妇人千金。足可以看出韩信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韩信也明白刘邦不会真的这么信任他,可是他没得选择,如果自立为王,他只是当将帅的料,根本管理不了国家,所以只能选择刘邦,希望刘邦念自己的功劳和苦劳,能够放过自己,可是还是难逃一劫。一代战仙韩信被吕后杀死。
扩展资料
韩信军事成就: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