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学生心灵的“雕塑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受教育者“比作一块大理石”,把教育者比作雕塑家,把教师的教育实践比作把“大理石”变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在类理想”的塑造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参与塑造雕像的“雕塑家”是很多的,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全面的、细致的分析,这些雕塑家:“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具才干的雕塑家是母亲;
2、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有智力、审美和创造等方面的酋篚靶高需要,有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第三是对每个人撸赳咸米产生了强大教育影响的集体;第四是每个受教育者个人(自我教育);第五是受教育者在智力、美感、道德等类珍宝的世界中的精神生活——我指的是书籍;第六是完全未料到的雕塑家(你的学生在街上结交的少年;来做客一周而使小孩子一生都酷爱无线电工程或星球世界幻想的亲属或熟人)”。这六位“雕塑家”都在运用他们独特的“工具”,按照各自理想的形象去塑造雕像。如果他们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塑造生活就可事半功倍,反之,必然事倍功半。
3、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他认为,教师的人格既是社会的政治要求、道德规范的反映,又是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的人格来实现的。他说,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内容,即观点、信念、理想、世界观、兴趣、爱好等,都在教师的人格这个焦点是聚焦起来。社会上各种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思想、真理和观点,都会在教师身上间接地反映出来。而所有这一切,又都将通过教师的个人世界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的人格看作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4、教师的道德修养关系到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教师的道德修养如何,这不只是关系到对教师本人的评价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引用克鲁普斯卡娅的话来说明这一论点,克鲁普斯卡娅写道:“在孩子看来,思想总离不开人。他们接受起他们所并重的老师的教导同接受他们所鄙视的、陌生人的话来,态度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