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嵌名诗(藏头诗)广告词
1、第一步:确定所嵌之名适不适合嵌诗.不是所有名称都能嵌入诗词的!因为嵌名诗首先得是首诗,而诗词必须得雅,能立得起来才行。当今人创意的所谓“嵌名诗”70%都很俗,根本不能称其为诗词。.根据我的实战经验,差不多有1/3的名称,其实不太好嵌、甚至无法嵌入。.比如:“浩淳”这个商号字比较好嵌,而“赵志军”这三个字就很不好嵌。对于不好嵌的只有两种办法:要么放弃,要么变通,变通的办法下面我们会讲。
2、第二步:根据需求及所欠名称的平仄确定诗体.根据客户的需求,及所嵌名字的平仄,确定诗体类别:对联,诗,词?顺带的,也应确定好是遵循古韵:平水韵——诗,对联,词林正韵——词,还是中华新韵。这个要根据客户的背景和行业类型,如果是偏传统文化的,则宜选用古韵。如果是偏现代时尚类的,则古韵、新韵均可。而且个别特殊情况,为了不以词害意、以韵害意,甚至连平仄、韵脚的限制也会突破。
3、第三步:确定名称所嵌位置.上面说了,根据所嵌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藏头(嵌于诗句句首)尾嵌(嵌于诗句句尾)散嵌(不拘一定位置分散地嵌入诗句中)等三个大类形式。分别举例:
4、一犬匮渝扮)藏头(鹤顶)式:.比如宋朝著名的文化集大成者苏东坡的一首《减字木兰花 · 赠润守许仲途》词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坠餍拜萎埙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肌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这是苏轼自杭州通判任上被召回京路过润州,被润州知州许仲途邀至府上宴待。席间有官伎郑容和高莹二女请求“落籍”和“从良”。苏轼于是就在许仲途的公文上写了《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把这首词每句首字联起来读,便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见于清赵翼所著的《陔余丛考》)。.《七绝 食茶至禅》 黄胤然.食调五味理阴阳,茶饮千家论短长。至道中和天地意,禅香不二草花香。.这一首藏头诗嵌“食茶至禅”于每句句首。悟得不二,茶酒饮食皆有禅趣,禅茶本一味,花佛自同香。.以下是笔者为一个叫“浩淳”的酒类公司创意的嵌名诗联,也是藏头式:浩歌千古義,淳演一天香。.此诗联广告语上联是从德的维度、下联是从艺(酒之品质)维度来构思的。与其说诗联创意得好,不如说“浩淳”名字起得太好入诗了。
5、二)尾嵌(雁足)式:.比如笔者为一位名叫常巧的雅友创意的嵌名诗联(尾嵌):空寂禅无巧,浑纯道有常。
6、三)散嵌(不拘一定位醅呓择锗置分散地嵌入诗句中)式:.无双泉涌无穷意,有道媒传有益人。.这是笔者为“泉之媒”新媒体品牌创意的嵌名广告语。因为嵌于每句第三字上,也即是古人所谓“鹿颈式”。.以下这首广告诗嵌的是一个叫“玺石阁聚”的文化字号。因为这四个字在平水韵里全为仄声!故殊难安排。算来算去,只能用“中华新韵”放在每句第二字,即古人所谓的“燕领式”嵌法。.七绝(依中华新韵)黄胤然天玺怀来日月光,兰石境界引华章。高阁自有禅茶韵,雅聚时贤鹤梦长。.这首七绝嵌名广告诗,如果不挑明,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猜出所嵌字号的名称。嵌名诗最玄妙、也是最难的地方在于不让人轻易识出所嵌之字词,而完全被全诗字面本意的优美所吸引。诗之整体内容和意蕴必须能立得住,不能以所嵌之字害意,以所嵌之词损诗,否则就是失败,沦落到连打油诗都算不上的诗歌垃圾堆里。明朝人王骥德在《曲律》卷三《论巧体第二十九》中借用宋人诗理亦有论曰:“字则正用,意却假借,读去不觉”(陈多,叶长海《曲律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04页)。.笔者还有一个“读去不觉”的嵌名案例是这一首:五绝.五绝 . 知邑 黄胤然佳人如月皎凰凤共于飞天地灵知永高山望邑归.此诗暗藏了“佳人如月于知邑”,也属于散嵌。为好友之千金所作。当时好友的意愿是:希望心爱的女儿长大成人后,不求大红大紫,只求她能淡然顺当地过好她自己希望的一生, 不要被眼前的红尘幻惑所迷惑,时刻都能找到一条回家的路。本诗基本上是按照好友原意吟就的。按平水韵,这三个字只能如是安排。几乎没人看出这是一首嵌名藏字诗!这也正是诗之妙处。
7、下面说一下,碰到非常难嵌名称的变通办法。.前面曾举例说“赵志军”这三个字其实非常难嵌,最后采用的是“音嵌”的变通嵌名法:.道心世外寻无迹禅影池中照至君.赵志军是笔者的艺术家好友,“池中”也是其笔名,故我取其同音“照至君”,君指赵先生。本诗联正体现了把诗词意境美放在第一位的艺术准则。.笔者一直秉持:嵌名诗(藏头诗)创意的理念和诗力应时刻顾及一个“藏”字,要藏得无形,嵌得恰好,让大家一眼看不出,让所嵌之字如盐入水,视之不着痕迹,品之却别有滋味,这才是上品、高境之作。否则一眼看出,只见嵌名而不见诗,便顿落恶俗之流,不但未起雅宣之用,反而辱没了诗意、品牌。这一点在创意嵌名广告诗词时尤其需要注意。
8、现在举国上下大力传承、弘扬、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嵌名诗(藏头诗)亦不例外,而且在新的语境下,藏头嵌名诗会比在古代受到更多的重视及应用。但无论是嵌名诗的需求者、创意者以及诗文化的监理者,都应该维持一种中国诗词与生俱来的、基本的格调美、意境美、庄重美,而不应让古人创意的这一颇具雅趣的诗体糟蹋在现今我们某些恶俗、伪妄的“文化人”之手。黄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