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住校生管理
住校生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探讨住校生管理的方法、找到行之有效的管理途径,对于住校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狲辍嗨嘴义,同时对学校抓好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也有着重大作用。
那么,教师具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勤入班级,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与值班教师要勤入班级,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早晚自习,教师都应该坚持按时到位。对于一些集体活动,要予以重视,说到做到,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他们身边,并能与他们同甘共苦、荣辱与共、肝胆相照。这样,学生也势必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听从教师的安排,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多进寝室,贴近学生生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所思,同时,教师也要知道学生的所想。
虽然住校生晚上回的是宿舍,但学校仍要给它们一种家的感觉,尤其是让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家的温暖。在宿舍,学生远离了课桌椅,他们的心理也开始放松,往往会和教师能够坦诚交流。因此,教师要多到他们的“家”去看看,多和它们交流,用一颗坦诚的心去了解没一名住校生,去发现他们更为真实的生活,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教育他们。
3.注重细节,爱生如友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则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住校生因远离父母,迫切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细节,发现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时要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发现他们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指导他们就医,并关注病情的发展变化,让他们感受到有人在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关心着自己。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比如,妥善保管物品,贵重东西要寄存在教师或生活教师处;现金要及时存入银卡卡或寄存在教师和生活教师处;离开宿舍和睡觉时要关好门窗,钥匙要随身携带等。
4.组织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现在的学生个性和自我表现意识极强,如果教师一味说教,反而急哦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实践证明,学校多组织活动把习惯培养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加强对住校生心理引导的有效办法。
组织课外活动能充实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文学社、剧社、合唱团、画社等,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青春风采的舞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家校联合,共同育人
住校生一周只回家一次,与父母的沟通有限,所以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加强交流十分重要。家校联系的方式有很多,如家长会、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家访等。
学校在单方面关注、教育住校生的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到学校找教师、任课教师和生活教师了解自己子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要淡化家长的权威意识,让他们多倾听学生内心的快乐和烦恼。一旦发现学生有情绪或心理上的微妙起伏,家长也应及时疏导,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法。
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进步,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他的习惯。因此,让住校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学校住校生管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
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讲究方法,要抓住学生心理、生理的需求,要体现关爱,要以理服人,一制度管理人。只有这样,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才能少花点力气,少走一些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