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三把火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三把火我在教育事业上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做了些职责以内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坐的每位老师都有很多宝贵的经杼鲴奶袒验,今天我受校长的委托来谈“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这个话题,我查阅并摘录了与之有关的一些资料,结合在座老师的一些成功经验,把自己平时做的点滴体会以及一些做法和老师们做一下交流。有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老师批评指正补充。作为老师,与家长沟通成了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孩子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成了双方沟通的核心内容,我们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尽管我们工作尽心尽力,仍然避免不了有些家长对我们失望和不满,给我们个人以及教学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和负面影响。为了争取各类家长的支持,得到家长的认可,减少工作中的烦恼,与各类家长有效沟通成了当务之急。我从网上摘录了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方法,下面我给大家宣读一下:首先,老师要提前在心里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谈话提供依据,做到对症下药,以赢得家长的尊敬和认可。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贸然出口可能会引起某些家长的抵触。与家长沟通前应该做好如下准备:1.熟知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先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搜集整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正面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孩子身上的问题,让家长从心里感觉你是多么地关注和重视他们的孩子。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材料。象打扫卫生、出黑板报、拾金不昧、演讲出色、校运会上表现突出等,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孩子的作品、活动时教师拍摄的照片或录像以及孩子的成长档案等,以帮助家长更直观、更客观的的看待孩子的问题。教师还以相关的书籍、文章,引导家长的情绪,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2.了解家长的个性和喜好,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难或疑惑。要想让沟通的气氛和谐,达到沟通的目的,教师需要了解家长的情况。例如,了解家长的个性,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是性格温和的,还是脾气暴躁的。对于外向型的家长,教师则以包容的心态耐心听他们诉说,与他们推心置腹地充分交流;对于内向型的家长,教师则更应该注意谈话的气氛,引导和鼓励家长表达看法。对于性格温和的家长,教师则可以坦诚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对于性格暴躁的家长,教师则要考虑所谈内容是否激发的怒火,注意用委婉的方式和家长讨论的方法来谈孩子的问题。了解家长的个性有助于教师更准确的理解家长的想法,与他们沟通时相对来说更容易一点。 3.选定适合的地点和时机。人都讲究面子问题,家长也不例外,家长在孩子面前有面子,更要在其他家长面前有面子。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把握好沟通的地点和时机,尽量让家长感觉到轻松,没有压力。对于一些严重的问题可以单独与之交流。如抽点时间一起谈一谈,尽量不要让别的家长参与。把握好沟通的时机,情绪中不要沟通,尤其是不能够做决定。情绪中的沟通常常无好话,既理不清,也讲不明;尤其在情绪中,很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性,动怒的时候,往往口无遮拦;尤其是不能够在情绪中做出主观性、偏激性的决定,这很容易让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后悔!理性的沟通,不理性不要沟通。其次,与家长沟通时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说话是一门学问,有的人说出来的话会让你备受鼓舞,而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却让你的心里发堵,同家长说话更需要语言的艺术。在与家长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1.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神态和用语。与家长交谈时,要善于体谅对方心情,说话得体适度。用让家长能够接受与喜欢的声调和语气,平心静气地告诉家长孩子犯下的错误和不良行为习惯,这既是对孩子的人格尊重,也是对家长的一种礼貌。在家长面前,随着环境的不同,我们改变言谈的语气、措词、方式,这种灵活的应变态度,就是为家长着想,如果我们和家长交谈,你的话能使家长心领神会而顿生感激。有时一句很普通的问候,一种愉快的语调,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双方的关系也日趋完美。教师在评价孩子时使用通俗语句,让家长一听得懂。教师说话的态度平易近人,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会取得家长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和家长打交道,要发挥微笑的无穷魅力。微笑意味着礼节周到热情。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文明用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润滑油,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推荐语辞: ①今天,您的孩子过得好吗? ②您有空吗?我们谈谈您的孩子好吗? ③谢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这件事才办得这么好。 ④请您放心,我们会记着提醒他……。 ⑤对不起,这件事我不太清楚,待我了解一下好吗? ⑥您好,需要我的帮忙吗? ⑦您的孩子最近××方面进步很快。 ⑧对不起,请您稍等片刻。 ⑨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面向全体家长推荐用语:①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会更大。 ②您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做吗? ③您有特别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吗? ④这孩子太可爱了,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继续加油。 ⑤谢谢您的理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⑥您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许多好的活动,我们一起来帮他好吗? ⑦您的孩子最近没有来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很想他,真希望早点见到他。 ⑧请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会做好的。 ⑨近期我们要举行XX活动,相信有您的参与支持,会使活动更精彩。 面向个体家长推荐用语: ①请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 ②谢谢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给您答复好吧。 ③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都是为了孩子好。 ④孩子之间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放心吧,他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⑤很抱歉,孩子成绩下降了,老师也很着急,以后我会更关注他。 ⑥这件事是XX负责,我可以帮您联系一下。 ⑦我们非常欣赏您这样直言不讳的家长,您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 ⑧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⑨太对不起了,孩子下课和同学玩的时候,没注意受伤了,我已经给他处理过了,我也特别心疼,以后我会更加关注他。2.与家长沟通和相处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其中的“度”,选择有利于交流的说话内容。以孩子为中心,以家长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以这类话题交谈最容易沟通。对于“问题孩子”的家长,不含沙射影,不指桑骂槐,不口无遮拦,不武断、不攻击、不片面,不搬弄是非,绝不口出恶言,不说不该说的话。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不赞成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应解释原因,说明道理,并使家长理解。当孩子做错事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使孩子和家长心服口服。可以多与家长交流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不要涉及太多私人的问题及学校内部一些老师之间的私人事情。不有意打听有些学生家长的家庭隐私,不当着个别家长的面在背后说其他家长的风凉话,不随便信口向家长宣扬某个老师不能确定的事情。3.要肯定孩子,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到某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当着家长的面夸奖孩子:“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孩子不犯错误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我们要宽容他们,允许他们犯错,等待他们改正。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可以加进案例 再次,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尊重家长。1.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尊重家长是我们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不以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自居,与家长谈话的时候不高人一等,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不一面之词,不夸大其辞,不言过其实。尤其是在孩子出了差错时,不轻率地对家长采取训斥的态度,不把孩子的错都怪罪到家长的头上,不伤家长的面子和感情,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礼貌待人。家长到校,起身相迎,主动给家长让座,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有为人师表的风度和人格魅力,处理事情有理智的情绪。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真正的理解家长,尊重家长,读懂家长。2.作为学生的教育者,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学会智慧地与家长打交道。每位教师都知道学生的学业和道德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实际上这种差异在家长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满腔热情地看待一切学生,因为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激发。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而对学生动辄斥之以“笨猪、蠢才,孺子不可教”等责骂之语,会严重刺伤学生稚嫩的心,使其在惶恐和不安中逐渐丧失信心,迷失自我,沦为后进生。从而引起学生、家长对我们的极度不满。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努力克服抱怨埋怨嫌怨的情绪,不苛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成栋梁材,因为各行各业都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才;不打击学困生后进生等问题生,不求家长十全十美,不对家长求全责备,照顾家长的情绪。“后进生” “学困生”的家长易在心里嘴上埋怨指责老师,怨老师不会教,怨老师不会管,怨老师水平低,怨老师经验少,面对家长的指责,我们不能够因自己被伤害而对家长反唇相讥歇斯底里,我们可以把宽容的微笑留给伤害你的家长。牢记: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要学会艺术地与家长打交道。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流沟通的方式,必须讲究沟通艺术。①与智慧型家长打交道的策略。智慧型的家长是既懂得教育,又有责任心的家长。他们的很多家教方法不差于我们老师,毕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老师要怀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与这类家长进行交流。要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成果。要多提供机会让这类对子女教育非常钻研且很内行的智慧型家长,可在家长会上推荐做报告,现身说法,充分满足其心理上的认同感与成就感。这样,你敬他一尺,他回敬你一丈,即使你在工作中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或者有了某些失误,这类家长会给你提供有力地保护!②与溺爱型家长打交道的策略。在与这类家长打交道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对这类家长你要有信心,有耐心,不能一次交流就能改变他,在提要求时,一定要遵循:从“扶”到“放”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得有个“搀扶”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对家长期望过高。③与放任型家长打交道的策略。这类型的家长一个主要教育观念就是主人成才,其家庭大多是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家长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或者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家长们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其实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因此,与这类家长交流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有望,激发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与期望心理,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只有学校教育,是承载不了孩子成人成才任务的,促使家长不论是事业型的时间少,还是自以为不懂教育完全指望学校,都把对孩子的成长当成家庭的第一大事。④对问题学生型家长打交道的策略。问题学生敏感多疑、家庭异常、性格特内向、家庭特贫困、身体有异常病史或成绩较差等,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掌握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多加关注,早做疏导,备有预案。这些学生一旦有事之后,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一定要早与家长通报,早沟通,争取不出现事涉安全的事件。对于品德差的孩子,有些就是家长的责任,是他们纵容的,我们态度可以强硬一些,家长会理解的。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家长也感到自卑,我们要给予同情和理解。学生成绩差,可能已经拖了班级排名的后腿。成绩差,家长比我们更感痛心与无助。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因而,和家长交流,不以绝对排名来说事,不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⑤与暴力型家长打交道的策略。这类型的家长始终坚信“棍棒下出孝子”,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与这类家长交流时,我们首先要沉得住气,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采用“告状”的方式。暴力型的家长往往会蛮不讲理,偏听偏信,刚愎自用,因此,我们不能自己乱了阵脚,要“以慢对快,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让一切的骤风暴雨在你的微笑和耐心面前失去“暴力”,他就会能心平气和的同你谈孩子的问题。。⑥与物质型家长打交道的策略 时代的不同,当前很多家长会挣钱,很多家庭也很有钱,因而就造成了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钱,考前十名,奖多少钱,这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特别是庞大的打工队伍中的家长,对留守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对这类型的家长,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钱不是万能的”,要建议家长管好孩子的零花钱,要传授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⑦与期望值很高的家长们打交道的策略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长们,相应的对老师的要求也非常高。他们即希望孩子学习成绩遥遥领先,还希望孩子在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上胜人一筹,当自己的孩子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去发展,他们往往把一切责任推到老师的身上,对老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对这类型的家长,老师一定要诚恳的告诉自己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付出的种种努力,包括一些细节,比如上课听课状态,提问次数,作业的检查与批改,在办公室单独辅导与谈话等,让家长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他们的孩子,我们确确实实尽力了,我们没有误人子弟。以此来消除家长对我们的怨恨。3.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教师不能只尊重那些名门望族,尊重那些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还得做到对贫困生家长不歧视不冷落不给白眼。不论是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有丝毫的偏见。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热诚、坦城、真诚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与家长沟通。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校沟通十分不利。因此,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沟通形式的多样化。例如,用信函方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信息,虽然非常费事,但也有其独特的适用面,写信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家长个性固执或性情暴躁,与其交谈,难以形成共识,容易引起负作用,而用联系信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并触发一些冷静思考,从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二是遇到不宜面谈的问题。如学生有偷摸、早恋等行为,向家长面对面挑明,一则家长脸上无光、很尴尬,再则容易导致家长的过激行为,如打孩子。而通过家长联系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学生在校内外的有关表现,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家长的警觉和重视。对中等学生进行家访谈话。因为在班级里,中等学生是最易被忽视的群体。虽然他们在班里听话,在学校里不捣乱,学习成绩又不拖后腿。但许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部分学生身上。中等生没有优等生那样的自信和优越感,也不像差等生那样敢于放开自己。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会存在这样一些心理上的健康问题。班主任可以在家访中对他们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找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突破口,从而有效地完成对他们的教育。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沟通方式:①家长会。②个别沟通。③短暂交谈。④约谈(见面谈)。⑤通过网上聊天、电脑邮箱、校讯通或者开通班级博客和家长交流沟通。⑥电话交流。⑦作业本交流。⑧利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语交流。⑨一次偶然的碰头,也是一次很好的沟通。教育是艺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艺术。只有艺术的沟通才能更好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诚然,在新时期成为一名好老师仅仅会“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协调好和家长的关系,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和健康成长,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教师的工作成效。如果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经常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