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超市员工流失
1、因工资比其他行业低,甚至比同城同业漤逗庞俄态的竞争店低而离职的员工占全部非正常原因离职员工总数近35%。对此,超市管理者能采取的对策及力度也相对有限。比如,直接的对策是提高员工的工资。然而,众所周知,超市利润水平越来越低,要在保持员工工资占销售额的百分比(销占比)不会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门店能做的就只有裁员了。那么,如何做到既要减员又要保持门店的正常运营呢?有以下几种做法:1.减少门店流程节点,将过去的以过程控制为主变为以结果控制为主,以结果倒追责任。比如,过去门店对顾客的退货、员工购物等情况都需要商品所属课长、当班主管、收银组长等签名,并由客服填写相关表格。虽然做到了风险控制,但程序繁杂易引起顾客不满,且影响门店人力的调配。后来,我们将此类业务流程统一删减为由当班主管认可即可,取消所有中间环节,只由公司总部后台对每天的各门店类似业务进行结果监控,发现异常即时处理。实践证明,门店每次减员都会要求工作流程做更改,也就是减少流程节点、变过程控制为结果控制。2.充分利用厂家促销员分担店内工作,同时也提供相应的劳动报酬。在我们公司,部分门店促销员人数与正式员工人数不相伯仲。公司始终把促销员视为“己出”,公司的各种福利,如:生日礼物,月度、季度、年度的评优,聚会,外出旅游甚至外出培训等,对他们都与正式员工一视同仁。另外,每月还根据效益给予他们数额不等的补贴。他们普遍感受到在华联做促销员,无论是在工作环境上,还是个人经济收益上比同厂家派驻其他超市的同事好。有一位冷冻品促销员从十几岁未结婚时就进华联做了促销员,到去年因为她的“东家”提升她做业务员而离开华联时,其小孩已经读小学了,她在公司这家分店同一个促销岗位做了十一年。公司门店一次次精减编制而不影响门店正常运营,门店的促销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对以前需要多人集合才能完成的工作进行分解,以少量的人数多批次来落实。比如以前各门店每月需组织一次闭门盘点,考虑到门店在盘点结束后还要组织营业,因此,每次都需从公司其它门店调人支持。随着各店人力的逐步减少,今年已是无人可调了。于是,公司决定停止门店每月的闭店大盘,改由总部专职盘点小组对各店轮流循环盘点。4.增设员工工龄奖从而确保资深员工队伍的稳定。从去年开始,我们实行员工工作满一年,每月给予100元工龄奖;满两年200元;三年以上300元。这一措施使公司在不大面积提高工资性开支的前提下,有效地确保了老员工的稳定。到今年九月份,进一步细化为员工工作满半年即可每月享受50元的工龄奖。当然,门店减员增效的方法还有很多。经过多方努力,我公司自去年以来员工工资经过三次大面积提升,人均工资水平提升了35%至40%,而门店员工用工数减少了20%。从而确保了工资的销占比只增长了0.36个百分点,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赢得能力。
2、因工作强度过大而离职的员工占比约为18%。去年五月份,公司一家乡镇店的某品牌奶粉促销员申请离职。了解原因,她本人对门店工作环境、员工关系、薪金报酬等均表示满意,但每到门店到货日,缷货工作量太大,下班回家全身疲惫,难以承受。该店正式属公司内部编制的员工七名,厂家促销员六名,只有两名男生(其中一名是店长本人),日销售2万元左右。商品由配送中心或供应商车辆送到门店后缷货,搬货的工作基本由营业员完成,员工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后经协商,厂家同意另找一个促销员顶替,公司只好同意她离职,虽然门店及员工本人都有所不舍。这件事给公司管理层造成很大触动,如何进一步减轻员工的体力付出呢?经过集思广益,公司决定向社会征招搬运工,将门店货物的搬、缷工作外包给他们。只要求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到门店搬、缷商品,做完可随时离开、不打卡、每月费用包干。首先在一家门店试点一个月,很快获得员工一致好评。不到半年时间几乎所有连锁店都找到了承包的搬运工,大大地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员工只需按销售情况将商品从门店内仓搬到卖场上架即可,基本不存在体力活过多的问题。延伸思维,如果将门店的清洁卫生工作外包出去,应该可以进一步减少员工劳动强度,同时也可以缩减员工编制。那样,一线员工在上班期间主要就是巡视卖场、服务顾客了。
3、因长期服务同一岗位而缺少工作激情,或业务能力提升及发展空间有限而离职的员工占比约为15%。遇到这些因素,在管理者看来,如果公司现时条件无法扭转局面是相当的遗憾。记得2007年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店长要离职,他说:“老大,你不要说其他的了。我现在三十几岁,每月工资三千多元,上有老、下有小,这点钱仅仅够日常开支。我干店长多年了,能力你可以评价。现在,另外的公司让我干采购课长,工资比现在多一千多,关键是采购岗位能让我学习。我不走,等我年龄大了怎么办?”我无言了。近年来,公司门店网点开拓一直比较缓慢,很多优秀资深员工的发展平台不够。在留住好员工让他们保持激情、保持上进心方面我们想方设法,从以下几点入手:1.在门店内部尽量让员工熟悉各个课别的工作。比如:生鲜做好了,换非食做一下;非食做了,干一下食品;工作技能广了可以提为储备干部。2.公司职能部门之间以及职能部门内部实行定期轮岗,如采购与营运之间、防损与营运之间、采购的课别之间、各店会计之间,甚至,我们鼓励人事专员学习会计知识,考取从业资格后给予他们从事会计工作的机会。现在,公司就有三名会计人员分别是从人事、营业员等岗位转过来的。他们在公司的工作年限都在五年以上了,也逐步成为了公司基层财务的骨干力量。3.各门店之间也进行包括店长在内的管理职位的调配。在不同的门店调动,给管理者一个全新的平台;同时,也让门店在新的管理者手中挖掘潜在的增长极。公司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此招对于提高员工素质、稳定队伍效果明显。
4、因觉得工作不好“玩”,当初进入超市佯镧诱嚣只是一时之需,没有完整的职场规划而离职者占13%左右。上个月,我在巡店时发现某门店有一位以前不曾见过的男员工,工作很鹚剖蛲蛋认真。叫来当班主管询问得知是新来的,评价说“这人工作很不错,只可惜年底就要走”。我一怔,觉得有意思,看看能否留下他。主管进一步解释说,他明年要去外省。第二周,听说他在外面骑摩托车被一辆面包车撞了一下在家休假。我随即通知公司办公室主任,买了慰问品赶到他家中。聊天中得知,七年前他便在华联超市的东环店以及配送中心上了近一年的班。后来跟家族的兄弟去了外省谋生,近来不紧气才撤了回来,计划看明年的变化,再相约赴外省重操旧业,进华联只是临时之举。我觉得机会来了,同行的办公室主任替他分析:如果他七年前没有离开公司而是坚持到现在,应该是何状况。某某员工在公司不到六年,现在是公司总部一部门总监,公司目前也需要像他这样的人,如果明年能干到储干工资是多少多少,做超市工资不低也可以为以后个人创业作铺垫。不到二十分钟,他思路变了,觉得不要再离开公司了,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做到门店店长。现在很多的年轻一族,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明确,缺乏前瞻意识,故经常视辞职如儿戏。作为管理者,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同时支持和协助他们完成计划。员工一旦视你为兄长、老师,你就成功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海底捞员工称他们的老板张勇为“张哥”,喊他们店长作“×哥”或“×姐”了。家的氛围、中国人对家的认可使海底捞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