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孩子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怎么办
杨老师:
您好!我孩子今年上高二,开学至今情绪一直不好。她跟我说:她是即盼开学,又怕开学;怕上课、怕与同学联系、怕与同学说话。上高二以来,因两次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期中、期末),好象对学习失去信心,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虽然用功,但没有效果;用功与不用功是一样的。
现在整天头晕、头不舒服、胸闷,感到很压抑。近几天有点打怵去上学。我该怎么做?肯请您帮忙,给予指点!谢谢!
这位朋友:
您好!关于你的孩子的问题,首先是孩子没有明确考试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讲,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更好的加以运用;对于学生来讲,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对于家长来讲,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出考试所暴露的问题,比如努力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不会科学用脑学习效率不高等等,然后诱导孩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
其次,要让孩子知道,考试并没有成功与失败之分。因为考试是检查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学习方式方法运用是否正确等问题的手段。如果考出的成绩好,说明过去的一段时间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好,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较少,学习方式方法与自己相适应;如果考出的成绩不好,说明过去的一段时间知识掌握程度不太好,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较多,学习方式方法与自己不相适应。如果我们在考试之后不去过分关注考试的分数和名次,而是恰如其分分析自己“考试成绩下降”的原因,而且找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以及找出了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了查缺补漏,也达到了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那么即便是成绩不理想,我们也是成功的。
第三,在生活上多给孩子一些温馨的关照,同时在言语和行动上要相信孩子,用语言和行为告诉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不会责怪你,而且还会贴心贴肺的理解你的。
第四,要让孩子明白,平时的考试是暴露问题的考试,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暴露得越多,那么查缺补漏的效果就越扎实,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高考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如果高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那么她高考成功的机率就会相对变大。
第五,孩子的成绩下降或不理想,作为父母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孩子,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交流沟通,同时要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多给予鼓励,使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品尝到学习中的苦与乐,并及时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
第六,心灵的沟通、情感体验的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也非常重要,应该争取每天能与孩子有20-30分钟说话的机会,了解一下学校有什么活动,孩子的体会和感受是什么?最好是爸爸与孩子每天在一起能参加半个小时以上的文体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在亲情的支持之下获得快乐和愉悦,进而化解“压抑感”“委屈感”和“恐惧感”。
第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怕开学;怕上课、怕与同学联系、怕与同学说话”,其实是她自己的心里觉得不如别人,总认为别人在拿着有色眼镜看着自己,自然就会产生别人看不起她的感觉,当然出现“怕开学;怕上课、怕与同学联系、怕与同学说话”的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这一切都是由她的心境和行为而造成的,与她的考试成绩下降毫无关系。即便是有关系,那么也是时刻在关注她的最好的朋友,在期望着她“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的表现。所以她现在需要的是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而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合作,进而和谐而融洽融入班集体之中,通过与班集体的同学参与文娱体育活动,进而达到驱除“整天头晕、头不舒服、胸闷,感到很压抑”的目的。
第八,孩子说“虽然用功,但没有效果;用功与不用功是一样的”,一方面很可能是没有抓住学习的关键,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孩子没有掌握读课本的方法。学习的关键是回归课本,要知道考试或高考80%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当我们抓住了课本那么也就等于抓住了考试或高考的80%的分数。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一头扎进课本,把考试或高考要课的科目的课本读精读透(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只要我们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并力争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水准,那么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在考试或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的!
最后附上读课本的方法,供你的孩子参考:
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第二,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第三,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第五,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看法,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