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如何治疗

2025-04-04 17:49:08

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抽动障碍的最终目标是恢复捉嘹鹨沆患儿的社会功能,让抽动障碍儿童成功的融入社会。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的并不是抽动障碍本身,而是抽动障碍的并发症,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社会功能。

目前,国内对抽动障碍的儿童主要治疗是以药物为主,但是由于患儿的抽动障碍类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以及治疗效果与药物副作用的利弊的权衡,选取及服用不同剂量不同类型的药物。药物的种类较多,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具体情况,遵照医生的诊断选择药物。

药物治疗分为中西医两类。

西医一般使用氟哌啶醇、利培酮、泰必利、哌迷清等。特别注意:因为药物的针对效果以及副作用不同,所以在服用药物之前,一定要在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并遵医嘱服药。

中医利用中药“宁心益智、安神止抽六联综合疗法”治疗抽动症,以“宁心益智、补益心脾、安神止抽”为原则,激活衰竭细胞活性,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抽动的功效。通过中药组合中微分子量物质极强的靶向作用,靶向定位进入血液,针对脑部病灶,集中优势药效,一举强效摧毁性歼灭,并能对病灶进行修复防御。

除医疗机构治疗儿童抽动症之外,家长与儿童自身仍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1. 接纳孩子的行为。抽动症的儿童是不自主的抽动,而非故意做出抽动的动作,所以家长不应在儿童出现抽动症状的时候,责骂孩子,要以接纳的心态面对儿童,给儿童一个愉放松自然的生长环境。

2. 不要过度的在意和纠正儿童的抽动行为,对抽动行为视而不见。此病的预后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病有自愈的倾向。若家长过于的在意儿童抽动行为,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此类行为,不利于此病自愈。

3. 自我监督。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通过自我监督达到减少或控制抽动症症状。让儿童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不自主运动详细记录下来,如抽动的次数频率与环境有无关系等。通过一段时间记录,可增强儿童对抽动症的反抗意识,并努力去克服。

4、正性强化。家长可帮助抽动症儿童去克制抽动行为,当儿童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强化抽动症患儿逐渐消除抽动症。但不应对抽动行为进行惩罚。

5. 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不能让孩子过度劳累,劳逸结合。多鼓励孩子,使孩子建立自信、自尊。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85
  • 阅读量:33
  • 阅读量:50
  • 阅读量:58
  • 阅读量:25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