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
1、学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给它以独立的地位,要充分认识审美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德国著名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美育的综合中介作用,他认为美是真与善的桥梁。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被提升到“综合”与“完成”的高度。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他看来,一个君子的培养,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并通过礼仪制度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行为道德规范,最终才能成为君子。可见,古代哲人对育人规律的总结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起码的感受美丑的能力,那他就不是一个有文化的文明人。
2、进一步开阔审美的视野。充分利用资源,把审美延伸到校外,扩大到整个社会,如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以及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人文景观等,都是大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活动的好去处。如去年某省高校开展的芭蕾舞、交响乐等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粤剧演出等,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审美取向,就自然地给学生以美的潜移默化,让他们能够抓住身边无数的“美丽”。
3、审美应落实到学校教育的一切环节之中。在大学生中开展审美,是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各个教育环节共同的责任,也是在学科专业教育中创造美的教育境界的共同追求。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曾谈到对高科技的审美感受,他说:“在清华大学生物所看到那些细菌、病菌、蛋白质等各类原始生命状貌,放大后映在屏幕上,千姿百态、繁杂而具结构规律,仿佛是出人意料的抽象艺术大展,大都很美。深邃宙奇观,奇妙的生命现象等作为审美媒介,都将会增加大学生的接受趣味,深化美育效应,同时增强人对大自然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