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喜欢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1、理解孩子的“破坏”行为孩子的很多行为在父母眼里是不能理解的,例如:床底那么脏,他们偏偏喜欢往里钻;整理好的衣柜,被他们弄得一塌糊涂;一只狭小的纸箱,他们喜欢躲在里面。通常情况下,父母会警告,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就动粗,怎知这是孩子内在的发展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感知空间及体验安全感。
2、理解“藏”起来的孩子当孩子在电视上或书上看到其他地方时,就会想象自己在那种空间里会怎么样,并尝试着去实践。比如看到小动物躲在洞穴里,他很可能就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去体验这种感觉,这种隐蔽而奇妙的空间给他带来很多乐趣。这时,父母要理解,不要以为是他顽皮淘气,其实他只是在玩一种探索空间的游戏。
3、不要责怪“藏”起来的孩子当孩子一个人在楼上、楼下玩时,母亲会时常喊一下孩子的名字,以确定孩子平安无芒儒商坑事。怎奈喊了好几声都无人应答,焦急的母亲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去寻找,突然发现人不见了,情急之下楼上楼下的跑,并给丈夫、爷爷、奶奶打电话。正心急火燎的时候,小家伙出现了,并对妈妈“嘿嘿”地笑:妈妈,我在这里呢!刚才焦急的情绪立马点燃了妈妈的怒火,劈头盖脸一顿骂,不客气的妈妈还会动上手。可怜的小家伙吓呆了,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他只想跟妈妈玩个游戏。成人以成人的视角看待问题,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总是让家长担心!但孩子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要跟父母玩游戏,也许就是这么一顿打,从此让孩子心里蒙上了阴影。
4、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如果父母期望对孩子这种“躲藏”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且想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发展内心需要,那么就跟孩子一起玩捉迷藏吧!面对孩子的乐此不疲,成人很容易觉得无聊,但是为了孩子,为了亲密的亲子关系,父母也应该配合一下。
5、告知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不被允许对于“危险”这个概念,可能孩子还不太明白,所以在大商场或者旅游景点时常会发生孩子走失现象。外出游玩时,趁父母一个不注意,孩子悄悄躲了起来,他们无法体会父母找不到自己这种焦急的心理,因为他们涉世未深,还不知危险就在身边。因此,跟孩子强调危险是没有用的,应该借以他喜欢的东西来跟他谈判,比如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就一个月不给买玩具、零食了,或者爸爸妈妈不陪你在家里玩捉迷藏了。这样孩子就容易理解,并能权衡利弊,乖乖听话了。期间父母不能出尔反尔,若是父母说了却不执行,孩子也就不当一回事,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