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业——产业定位
1、一、 产业定位这里讲的产业定位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独特优势,合理地考虑企业未来的产业发展,确定企业未来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相关产业。产业决定企业未来,这是因为行业决定企业生命周期,行业决定投资回报率。每一产业还可以细分为多个行业,企业在发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领域后,还应仔细分析行业特点,谨慎选择发展领域。最先进的产业并不等价于最合适的产业,只有选择了最合适的产业,企业才能结合自身的特点迅速发展起来,择机占据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企业还应实时关注经济动向与国家经济政策倾向,及时跳出走下坡路或是已经被淘汰的行业,用经济头脑进行产业定位与行业选择,适时转向自身擅长的新领域,使企业在新的竞争市场中能有一席之地。对于产业发展阶段的判断,主要是依赖资源和GDP增长速度的不同。一般来说,其发展路径依次为:资源阶段、投资阶段、创新阶段和财富阶段。资源阶段就是以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劳动力促使产业发展的阶段;投资阶段是企业通过积极投资来推动产业发展;创新阶段是产业的竞争开始深化加剧,此时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与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上。就全国来说,不少城市还处在投资阶段。
2、二、 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已成为“世界工厂”,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瞩目的。当溱碳叛鹤前国际分工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亚洲、中国有着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和高储备的资本优势,因此在全球物质撸赳咸米产品加工制造中见长。而北美、俄罗斯、中东等之所以成为世界大宗商品供给者,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土地和矿产资源,英美国家则在高新技术、软环境、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在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领域具有垄断优势。显然,中国制造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其实,这次金融危机意味着原来的“加工—贸易”增长模式的强制性调整。我们要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尽管这个任务是长期的。中国产业集群中国的不少地方有很发达产业集群。什么叫产业集群呢?它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拥有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和协会。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发展的最高形式,一般来说,有了垂直分离才有产业转移,而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产业集群。中国制造业转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汇率升值的压力、原材料成本升高的压力、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压力、环保的压力。有人说,中国制造业会转移到“金砖四国”中其他几个国家去,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尽管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导、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业已走到尽头,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不会转移到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去。由于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腹地,未来中国加工、制造业会转移到中国中部和西部去,绝不会转移到他国去。这除了全球比较优势以外,我们有很大的内需,也有很强的投资能力和环境建设能力。我们可以预测,在未来10年,中国仍然是全球有形商品的主要制造国,从行业角度来看,可以推论,资源类、低碳、节能减排、能源类行业的前景不错,目前来说,企业重组并购是一个机会。
3、三、 服务业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服务业发展在经济转型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Clark于1957年提出了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重点逐渐向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发展。我们要懂得服务业的增长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发展服务业有许多模式,如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发展服务业,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服务业,或运用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发展服务业,而产学研战略联盟是以知识、技术、信息交流为重要方式的新型模式。
4、四、 新经济产业新经济又称信息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为重要依托资源,其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包括: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环保产业等。新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新经济产业已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着眼点。最近国家振兴公布扶持的十大产业有: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相继落实,我国兴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创业大众化、创新社会化成为新风尚。创新创业极大地促进了新经济的发展,新经济作为技术创新的结果,其核心是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新技术的嵌入,使得该地区产业不断升级。我国传统产业比重大、产能过剩比较突出,适应新常态重点是要加快存量结构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只有以新经济为主导才能引领经济新常态,从而带动结构优化升级。“互联网+”的应用便是一个突破口,通过产业跨界融合,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