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毕业生应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1、专业本身属性是指专业是否是师范专业科目或平孰胨噤偏向学科教学:(1)若果是师范专业科目,一般在毕业前都会要求考取教师资格证,若不是则教师茹霭庖褙资格证考或不考均可(师范类学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对条件好些);(2)无论是否师范专业科目,大学专业都有对应的具体能力要求,专业如偏向教学的直接xx学科教学为名的专业,或不带“学科教学”的专业,但也为学科教学培养专业能力的专业,如汉语言文学,应用物理等;
2、自己的就业倾向:(1)有意从事教师职业:师范学校的有利条件为相当老师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仿瓤僭蚋资源和便利的通道,一般按照学校培养要求顺利毕业的同学,有意成为教师的话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教师工作,如公办、民办教师、或培训机构老师、私人教师等;(2)无意从事教师职业-遵循自己专业方向工作:无意教师职业的同学无需花费时间精力考取教师资格证,但在专业上应花费时间专研,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达到未来职业需求。一般情况找工作时找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汉语言文学的找文员、秘书、编辑、文案等工作类型,而更细的职业要求可以在上学期间就留意招聘网站自己专业匹配的工作和要求;(3)无意从事教师职业-不遵循自己专业方向工作:当自己有别的兴趣特长,而对原本专业不心水时,往往会尝试不同的职业方向,可以尝试和自己专业相关少或不相干的工作,这意味着需要本身有额外的职业能力或愿意花时间去精进另一项技能,而这种情况越早开始额外职业技能学习越早,可以在大一、大二做职业相关测试,如九型人格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测试等。
3、内因、外因(个人能力兴趣等)匹配度:(1)职业可能是一生的,也可能是一时的。就业时如果没有100%明确的意向或计划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选取当下与自己能力、各方面需求较为匹配的工作;(2)内因中的兴趣对职业选择有引导性作用,而外因的环境如经济、家庭等可能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自己当下最紧迫的需求为准。不任性,有底线。
4、总结——师范类毕业生应如戾态菩痃何转变就业观念:(1)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定位清晰就能找出对应的路,知道选择什么路就知道要有什么能力,用什么工具;(2)人是灵活的,今天的想法可能明天就会变,唯一不变的应该是自己的能力;(3)就业观念不是要选最好的,而是要选适合的;(4)正如2019末-2020春夏,疫情使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观念也应从环境大因素中吸取经验,如果不从事传统教育事业,也可在专业能力的支持下做直播、新媒体等职业;(5)选择不是唯一、既定不变的,当发现不适合自己时就要当机立断改变方向,如果一直没找到最合适的方向,那可能是你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继而对自己的能力也没有正确的认知、运用和发展。可以选择看一些相关的心理、专业书籍,进一步提升自己,从而有更好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