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的体相与杂技的定义!

2025-03-10 15:51:56

“没有坚实的基础,不能建起房屋。遵守戒律(yama制戒)和品德训练(niyama内制;遵行)的实践是奠定塑造品格的坚实基础,没有它们就不能塑造一种完美的人格。没有遵守戒律(yama制戒)和品德训练(niyama内制;遵行)的支持,练习体式(asana)只不过是杂技表演。”----------B.K.S 艾扬格

瑜伽练习的体相与杂技的定义!

一位解读《瑜伽之光》的教练在她的博客里这样写道:在瑜伽业界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在国内做瑜伽教练的,很少有人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我不知道在读过中文版的《瑜伽之光》的教练和瑜伽爱好者中,有多少人能在关注与赞叹书中大师那些惊世惊俗的瑜伽体式时,能够关注和思考大师所说的这句话。

这位教练解读的真好,的确很多人去看书里的体式图表去了,几乎没有关注这句关键的话。遵守戒律(yama制戒)和品德训练(niyama内制,这是体式行为操守的核心与基础规则,而很多教练和练习者误以为:瑜伽的基础,就是体式不断的练习。

2011新年后开始,国内某地区的一位练习者,成了年后第一个瑜伽练习导致受伤的痛苦者,据说是在教练强制压腿情况下,造成腿部严重骨折并住院;这无论是教练还是练习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都是强制追求体式产生的不良结果。

希望这种现象和结果,不要再发生,面对瑜伽练习,我们要转变的是健康,而不是遭受痛苦的受伤。瑜伽的练习基础,是通过瑜伽一种或者一系列,合理的方法来转变自己,而不是强制自己去追求体式 。

这2个部分,是来自印度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在根本经典《瑜伽经》的第二章中瑜伽八支里的前二支:

1制戒Yama :不杀生、诚实、不偷盗、净行、不贪

2遵行Niyama :清静、知足、苦行、诵经、敬神

我们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制戒?制既是一种约束和控制之道,戒则戒律和自律的意思,当我们对自身没有明白,为何需要制戒时,请不要盲目的对体式产生强制的行为练习,这种强制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为一种“杀生与暴力”的行为,如此,我们违背了制戒。

当我们很多人会带着这以往的身体习惯,去练习瑜伽时,产生的结果就是行为增加了习惯,不要盲目的以为自己在真正的在练习瑜伽,一些人看似很多姿势改变了肢体行为,但却忘记了,这种体式行为在习惯里面,像一根无限的锁链,牢牢的系住我们的习惯。

假如你让他站在哪里,等红灯变绿灯,他会对抗的很难受,因此,面对红灯走过去的人,几乎都是勇敢的连命都不要的“习惯型强迫人才”;因此,有些人妄想用体式行为来改变习惯,获得的结果是:行为反而加强了习惯,因为行为的本身就导致成为一种习惯。

因此,不去解读制戒规则,没有按照遵行品质的行为行事,这个人只能是旧习惯+新习惯,如此越积越多,造成了沉重的习惯包袱,如同水流,汇集成一股一股潮水的力量,让我们很多人在误区的漩涡中,受到困乏而自己不知情,这是一种跳海的可悲啊!

要想改变行为,需要从头脑的意识和心灵开始,这是《瑜伽经》的第一章中,开篇就阐述说明了瑜伽的规则顺序。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教导我们无论在生活里,还是练习瑜伽里,我们要学会按照人体规则行事。不要违背规则,否则导致的就是不良后果。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就清楚了:比如,你驾车行使在公路上,首先,你的眼识功能会产生判断距离,这是司机必须的视角能力,耳识功能会听闻周边和汽车的各种状况,鼻识能够做出对空间空气和气味的判断,舌识虽然属于味觉器官,但你的“眼、耳、鼻”相互之间的敏感度,则需要舌识紧密配合,身识即行为触觉功能。

因此,人在行为发生作用的时候,感官与身体之间就发生了制戒规则,这是随之产生的无数次作用的规则。否则,失去规则或者不和谐的话,你开车就会出事故。如,当你开车的时候,忽然你想起了一件事情,第六心识开小差,导致眼识对前面行车的距离不够判断,结果你很可能手忙脚乱的会追尾。

这就说明了人的“六识功能”决定了行为规则的好坏与转变。瑜伽的制戒与遵行之道,既是为六识功能加强转变一个人整体而设计的内容。

在瑜伽传统经典上,我们可以看到经典的很多内容,与人体的身心灵都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制戒在瑜伽的八支分法第一支里,被称之为“内因”,也就是说,练习瑜伽是从内开始的,即从心识开始,看看《瑜伽经》开篇就知道了,什么是瑜伽?当下即瑜伽,即控制心意识波动的转变。当心识转变了,我们的前五个识就开始发生作用,引导体式行为才能真正获得转变。

人的身体成长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有序的规律进行的,当你的体能、生理、器官、情绪、心态、行为等,都在一天不同的时段里,都会有不同的进行和现象产生,当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状态不符时,人体就会产生不良的疾病状态,或者确切的来说,还会产生种种不良的行为。

而制戒则每天都与你在相伴,很多人却不知情,比如,因制戒的缘故,我们看看马路的红绿灯,走在大街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互的自觉自律等,都是一种法律制戒下的社会和谐模式,而这种模式,都储存在每个人的头脑和意识里,如此人们才能生活之间,相安无事,社会和谐。

看看索马里,因制戒规则的力度不够,导致了人们的法律规意识淡薄,就发生了种种的暴力等行为。而练习瑜伽,很多人也因不懂制戒之道,对自我同样采取盲目的暴力体式杂技行为,这样就导致受伤。

《瑜伽修息密记》记载:导致失去制戒与遵行,瑜伽不良的体相有:乏力的、惰性的、酸痛的、气喘的、低落的、愤怒的、不安的、沉笨的等很多,都通过体相展现出来,一个人的不良行为。再看看自己练习瑜伽是不是这样的呢?

而韧带本身弹性的特征,就是限定人体过急和过激的行为,在承受的范围内,通过某种锻炼方法,让弹性保持一种伸缩有力的性质,唯有此才符合瑜伽八支分的第三支,即人体的体式练习规则。

这种惰性增加,就是不良体相之一。很多会馆的经营者,还有教练者一直不清楚这种情况,发现很多会员教了年卡的钱,一直很少再来练习,电话咨询后,对方告知是工作忙,其实这本身是一种惰性习惯找的借口。真正想参加瑜伽练习的,为了健康需要转变的,是不会随便找借口的,而这种惰性借口,大众似乎都很一致。

也许我们很多人奇怪,为何要改善内在,才能影响外在行为的改变呢?我们再举例来说明一下:一位曾十分贫穷的人,在经过艰苦的努力下,终于拥有了可观的财富,他从此一切的行为举止,都无不彰显出自我优越的感受,但他生活的并不快乐。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禅师问:我拥有很多财富,但我为何还不够快乐呢?

在生活中,很多人改变了外在,却忽略了内在;在瑜伽练习中,很多人改变了肢体姿势,却没有改变内在状态。这也是《中国人健康白皮书》里说明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人的亚健康是一直在增长,虽然很多人参加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锻炼,其中包括瑜伽锻炼。

人内在的生命状态包括很多:如、有感官意识、生命的呼吸、情绪的欲望、心念的善恶等很多,当一个人姿势发生行为时,感官意识最先会产生作用,意识是瞬间的、当下产生的,而这种当下产生的意识作用,也恰恰是往往最令我们忽略了,意识对身体的制戒约束,即人体控制姿势的行为,需要意识有序有度的给予传递。

意识有种种,《瑜伽师地论》记载,意思上就是说:意识如同种子,它是改变你的源头主因。那么,我们练习瑜伽,该如何进行呢?

在印度非常出色的导师那里(前提是要选到这些好导师),我们就可以找到他们课程的答案:意识的很多训练课。这种训练课是非常有必要的,类似的形式有:专注意识训练、控制意识训练、感官功能训练、意识情景剧转化训练,瑜伽冥想训练等,都无不是为意识这个内因转变而开的瑜伽课。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或者很多体式的配合,进行这些训练法练习,而这些课程会产生很有必要的效果,也是为了那些练习者,能够长期坚持练习瑜伽的效果。这些内容具体部分,诸位可以参加在我理疗的提升课上,可以具体学到。

模仿对于瑜伽练习初期肯定是需要的,但我们更要从模仿中走出来,走到自我的感受里,好好的通过意识来专注自己,每一个姿势下产生的状态,在这种专注下,你会知道自己身心的种种现象不同和问题所在。唯有这样的关注,你才能够真正通过瑜伽来达到转变自己。

呼吸的重要不仅仅在于呼吸的本身,而更在于呼吸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如,腹式呼吸有助于我们肢体舒展和放松,胸式呼吸有助于我们安静平和,完全式呼吸有助于我们力量传递和转变,此外还有种种的呼吸,都能够配合在不同的体式下,完成我们需要不同的效果。此外呼吸法有很多种;收慑呼吸、收束呼吸、内压呼吸、内外悬息、左右脉呼吸等。

故此说,制戒的含义不仅仅是记载不杀生等内容,而是教导我们要按照人体的规则进行体式的行为,如此才是真正的对自我生命的不杀生,如此制戒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即遵行。

制约是因,遵行是果,因正果则正才能一致,这也是传统瑜伽因果论的观点之一。当我们不理解制戒和遵行时,我们的行为因果是很难一致起来。因此,艾扬嘎导师在《瑜伽之光》这段关键的话,意思就很明显了,人的内在之因不改变,瑜伽练习的行为结果,就是杂技。

很多人说我不过就是练练瑜伽,搞什么制戒和遵行的品行改变啊,我又不是修炼大师。我们试问一下:你真的不重视品行改变吗?其实说这句话的人,不过是在欺瞒自己的内心。好好的自问一下:谁不想过着有点品位的幸福生活呢?又有谁不想做着有品位的文明的事业呢?相信,每个人答案都是需要的。

故此,瑜伽设计出来的程序,都是从内开始而影响于外的。比如,你想减肥,你想塑身,你的这个“想”的欲望,在《瑜伽师地论》里属于“想蕴”的意思,这就是一种内因,没有这个内因的动力,谁会何苦去花钱买瑜伽年卡来练习瑜伽呢?

这里,顺便提醒作为瑜伽经营者,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打动练习者“想”的内因动力,你的会馆经营就一定会好起来!作为教练者,一样好好思考,让更多的练习者参加你的瑜伽课练习。

如此来说,内因是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忽略了内因,你就失去了规则,失去了规则,你的行为即失去了章法,制戒与遵行之间,即失去了因果的规则。如同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你完全可以做出走过去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吗?这里需要给自己这种行为多打打个?号吧。

当眼识看到红灯还是绿灯,通过眼识反应,传递给头脑意识当场做出判断,是否走过与停留的行为,就产生了制戒与遵行之道。这种行为才是规则的、正常的、和谐的、有理性的,而练习瑜伽也亦是如此……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瑜伽来需要改变,而那些毫无章法的改变,甚至是无序的混乱,追求表面的东西,往往不能够令很多人做到,这也是众多练习者一直以来苦恼的声音,这更是教练者的哭咽,还是经营者面临的困乏。

体式不可不练,但练习瑜伽体式,需要从内因训练法开始,这才是瑜伽与那些运动根本的不同所在。内因的“呼吸训练、收束训练,意识训练、感官训练、收慑训练、音流训练、手印训练等”很多方法,在我们的理疗培训课上还有很多内容,而这些无不是为外在体式训练,而真正让练习者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更是让一个人发生整体转变的瑜伽本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