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鳃病你知道哪些
1、大家都知道鳃病一般由细菌和寄生虫导致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病毒和长期缺多维导致的鳃部供血不足,这些情况比较少见就不赘述了。但是所有寄生虫鳃晾软粪削病都能用敌百虫解决吗?当然答案时否定的,“敌百虫”是针对蠕虫类的药物,对原虫寄生导致的鳃病并没有效果,甚至还有副作用。下面就系统的向大家介绍鳃病的病原和症状。一、烂鳃病一般指鱼类鳃部以糜烂、溃烂为特征的疾病。【病原】:病原为柱状黄杆菌。该菌曾成为柱状纤维菌噬纤维菌、柱状屈桡杆菌和鱼害黏球菌。菌体细长、弯曲或直的杆状,无鞭毛,大多成团存在,个别散布,革兰染色阴性。【流行特点】:一般流行于4-10月,以夏季最为流行。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水温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和赤皮病并发。感染是鱼体与病原体直接接触引起的,鳃受损后特别容易感染,在水质好、饲养密度合理且鳃丝完好的情况下则不易感染。【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区域,俗称“开天窗”。疾病初期鳃丝略微肿胀,鳃丝上常见白色或土黄色的黏液。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二、寄生虫导致的鳃病(一)原虫类【隐鞭虫病】:发病季节一般为7到9月。寄生于鳃和皮肤,鳃隐鞭虫能破坏鳃小片上皮和产生凝血酶,使鳃小片血管阻塞。大量寄生于鳃时,鱼体活力下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摄食,鳃部黏液增多,呼吸困难,窒息死亡。【鱼波豆虫病】:鱼波豆虫又称“口丝虫”。一般流行于春秋两季。寄生于鳃和皮肤。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当病情严重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摄食,呼吸困难而死。病鱼皮肤及鳃上黏液增多,寄生处充血、发炎和糜烂。当2岁以上大鱼患病严重时,可引起鳞囊内积水、竖鳞等症状。【黏孢子虫病】:黏孢子虫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现。病鱼症状随寄生部位和不同种黏孢子虫而不同,通常在组织中寄生的种类,形成肉眼可观察到的白色包囊,如鳃、体表。【斜管虫病】:主要流行于春秋两季,当水质恶劣、鱼体虚弱时,夏季、冬季也会发生。寄生于体表和鳃上。少量寄生时对鱼危害不大,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产生大量黏液,组织损伤,呼吸困难;如果水温及其他条件合适,病原大量繁殖,两到三天病鱼出现死亡。【车轮虫病】:一年四季都可检查到,流行于4-9月,以夏、秋为流行盛季,适宜水温为20到28℃。主要寄生在鳃、皮肤、鼻孔以及膀胱和输尿管处。寄生数量少时,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刺激鳃丝大量分泌黏液。引起鳃上皮组织坏死,呼吸困难,衰弱而死。【杯体虫病】:病鱼漂浮水面,游动吃力,作缺氧浮头状。鳃盖后缘略发红,鳍条残损,鳃部分泌大量黏液,覆满虫体。体表和鳍也有虫体附着,尤以背鳍、尾鳍居多。(二)蠕虫类【三代虫病】:多发于春夏两季。主要寄生于鳃部、体表和鳍条上,有时在口腔、鼻孔也有寄生。寄生数量多时,刺激宿主分泌大量黏液,严重者鳃瓣边缘呈灰白色,鳃丝上呈斑点状瘀血,严重影响呼吸。病鱼食欲减退,失去光泽,鱼体瘦弱呼吸困难,游动不正常,终至死亡。【指环虫病】:流行于春末、夏初。指环虫的中央大钩刺入鳃组织,边缘小钩刺进上皮细胞,造成鳃组织撕裂,妨碍呼吸,引起鳃出血,鳃丝苍白;还通常引起细菌和真菌的继发性感染。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鳃丝肿胀,呈花鳃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苍白色,鳃盖难以闭合,呼吸困难,终至死亡。【中华鰠病】:5-9月流行最盛。虫体寄生于鳃。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也称之为“翘尾巴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病鱼鳃黏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膨大处有瘀血或有出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