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各种酒的酿法
" width="350" height="212" />
柯尔克孜族孢糟酒:“孢糟"是柯尔克孜语音译,可意译为黄米酒,因其原料是黄米。其酿造法是先将黄米洗净泡软,上磨推成浆糊状,装入布口袋里发酵。发酵后入锅加水煮至冒泡,再装入袋中滤挤去渣,其纯净的液体就是孢糟酒。酒色界于橙黄与浅咖啡色之间,乙醇度在15度左右。
普米族酥里玛酒:酥里玛酒主要以大麦和玉米为原料酿制。先将洗净的粮食煮至八丸成熟,捞出晾温,拌以酒曲,装入大布口袋里发酵。两天后有酒味飘逸,将其再装坛密封。数日后(一般以放坛处的温度高低来估计封坛时间的短长)开封加适量清水入坛,再盖上盖等两三小时,便可倒出清水,此即“酥里玛"。
怒族咕嘟酒:怒族咕嘟酒的酿制法,其第一步与羌族的蒸蒸酒基本相同,即将玉米粉制成酒。其特点表现在饮用时先将坛中的酒同酒糟盛一部分到盆中,加入适量开水,再拌入些蜂蜜或糖,滤去渣,饮其汁。
云南彝族辣酒:辣酒即白酒,其主要原料是玉米或高梁,其特点主要反映在制作过程中,玉米或高粱煮熟拌入酒曲后,装入外面涂有牛粪的竹箩里,并用蓑衣或麻袋片盖严实。待到发酵至将要从竹箩孔中渗出白浆时,装入坛中密封,当玉米或高粱变成细糊状时,装进甑子,上铁锅,兑水蒸馏出酒液。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40
阅读量:41
阅读量:58
阅读量:43
阅读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