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1、鼻腔收缩剂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常用药物为麻黄素制剂、盐酸羟甲唑啉等药物,但是使用此药物要注意防止药物依赖,一般疗程不超过1周,若频繁过量使用易引起药物性鼻炎。麻黄素类鼻腔收缩剂可升高血压,老年人用药后应观察血压变化。
2、黏液促排剂可调节咽鼓管及鼓室内黏膜生理功能,促进鼓室内积液排除,改善黏膜黏液毯的清理作用,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等药物。
3、抗生素在急性期内,可短期内使用敏感抗生素。
4、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无糖尿病等禁忌证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口服,但只可作短期治疗,不宜长期使用。
5、鼻用糖皮质激素改善鼻腔炎症状态,消除炎症介质,且相对口服糖皮质激素更为安全,局部作用于鼻腔、鼻咽、咽鼓管,全身副作用小。
6、中耳负压治疗仪可采用中耳负压治疗仪配合以上治疗方法使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及因分泌性中耳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的耳朵疼痛、闷堵、耳鸣、中耳负压,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69
阅读量:26
阅读量:26
阅读量:21
阅读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