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阶段复习如何处理“理”和“做”

2025-04-18 23:59:51

1、“做”是“理”的基础  如果没有前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做基础,对基本概念、基本解题方法都是印象模糊的,又能理出什么头绪来?“理”是攀登,是升华,如果地下没有地基,没有台阶,那就无异于期待一步登天般荒诞。对于理科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只有通过必要的训练,才能牢固掌握知识点。

2、“理”要自己来  有些同学话浙邻凉喜欢看参考书上总结的必会知识、解题技巧、注意点等,这是对的,但停留于这一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按照课本和考试两本而汨逅刽书,辅以高质量的参考资料,复习完一章知识后,要能回答下述问题,才能给自己“通行证”。  1、这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核心概念、知识点的定义是什么?  2、这章知识是如何展开的?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何?  以上两点可用“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检验,即能自己列出目录大纲;如果是文科的内容,还可以试试“自己讲课父母听”或“自己讲课自己听”的做法,自己说不清楚、甚至是讲不下去的地方,就是问题所在,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查出自己的知识漏洞,还可以让复习工作变得更有趣。  1、这章的难点、重点、考点是否已经明确?  2、解题中有什么主要解题方法?有什么常用技巧?有什么常见答题错误和命题陷阱?  以上两点可通过重做经典例题、反思以往错题、找出错误症结来实现。

高考最后阶段复习如何处理“理”和“做”

3、“理”与“做”要结合起来  强调“理”,不能理解为“不做”,最后阶段保证每天的定量训练,对于保持考试状态至关重要,我们反对的是冲刺阶段开夜车、游题海的无效做法。  “做”——“理”——“做”,高三的学习就是这样往复循环,但每次“做”的感觉已不一样,正所谓“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理”后再“做”,必能思路更清、步序更明,如“庖丁解牛”——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高考最后阶段复习如何处理“理”和“做”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