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哪些话,正在毁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1、“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生活!”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学习,这句话简直被说了千万遍!要让孩子喜欢学习,首先得先和孩子聊陇禽矢决聊“为什么要学习”,很多家长说这个我已经告诉过孩子,孩子也知道,那么为什么学习呢?然后很多家长的答案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对策:为什么要学习——请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孩子学习不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我们可以问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督促、老师的压力、同学的比较……你是否愿意取得好成绩呢?当我们真诚地和孩子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很多孩子就开始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不是对于学习到厌恶的程度,或者和父母关系很紧张的时候,多数孩子会发自内心地说:想取得好成绩!!那么我们再继续和孩子探索为什么学习。每个孩子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还是相信每个孩子本身都是有进取心的,就像每个孩子都会因为取得好成绩而开心,因为得到表扬而兴奋一样。
2、“你看看人家孩子,这次又考了第一!”为了刺激孩子进步,"你看看人家孩子谁谁谁……”这样的话,也被父母说了千百遍。比较这种事,真的是父母常干的事。要么拿成绩来比较,要么拿分数来比较……学习成绩的比较——本来应该是自我成长过程中评估的手段,家长却把它当做想要达到目的一种武器。结果本末倒置。对策:学习名次——让孩子明白名次并不是输赢所以当我们给孩子灌输了竞争、名次和自己的好生活挂钩的时候,那么其他人的优秀就等于抢了自己的好生活,造成一种恶性比较。如果我们选择另一个坐标体系——也就是和孩子自己比,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幸福,他们就会尽可能地学习比自己某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起进步,这样孩子才能把榜样当做目标甚至是朋友。
3、“开始是你要报名学的,现在怎么能反悔!”学着学着,孩子就不愿再坚持了——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遇到了!很多家长明白学习的目的也支持孩子的兴趣,但是当我们很高兴孩子有了喜欢的事情,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三分钟热度,有了热情,很快熄灭了怎么办?对策: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分清轻松、快乐和困难看到别的孩子能优雅地弹奏钢琴,轻松地敲打着架子鼓,下笔如飞地挥洒着笔墨...自家的孩子看着就有想学的冲动,能没有吗?但是,很多孩子容易混淆轻松的事和快乐的事——一切看似都很简单轻松。所以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苦练后的结果。比如弹钢琴,可以让孩子看到琴房的孩子,每天都要练习一段时间,如果孩子体验了之后还是希望学习,那可能真的喜欢,或者说孩子知道喜欢的事情后面需要付出……让孩子全面了解一件事情之后,孩子的学习性更容易坚持。
4、“你写作业就磨蹭,今天晚上都学习不许玩!”我常常听到家长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比如“放学后,只能玩一个小时;只能看半个小时的动画渔镭沃昏片等。但是有没有家长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呢?对策:学习的时间——限制学习时间有时更高效第一,限制时间,让孩子可以缓解压力。人不怕困难难,但是怕困难长,如果孩子觉得学习这件事不容易,那么如果学习时间不限制,孩子会觉得更抗拒。比如一个11岁的小男孩,就说很讨厌周末,因为周末要学书法课,而且一学就是一下午,还不能坐着,他觉得很难熬。这样的学习,不说孩子喜欢上书法,就是不厌恶都难,所以限制时间,把学习分段,可以让孩子减少倦怠。第二,限制时间,让孩子进一步学会管理时间。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写作业拖沓,总是先玩最后拖延写作业,这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看到时间的全局,孩子不知道都需要做哪些事情,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这一天需要做的事情都有什么,每项事预计占用的时间,可以先给孩子一些自主分配时间和做事顺序的权利,开始时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慢慢地孩子体会到自主分配、提高效率的好处,孩子就会安排得更合理。
5、“你就负责好好学习,其他不用管!”很多家长让孩子只关注学习,反而阻碍了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我以前接触过一些给出国留学的孩子寄送东西的家长,他们寄送书籍、证件、食品等等。对策:学习的范围——学习不是只在课本上所以,请不要提到学习,就把孩子学习的范围限制在课业上,也需要注意孩子生活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孩子功课的学习,不仅会加重孩子疲劳厌学的情绪,更会让孩子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6、“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别胡思乱想!”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表明孩子开始关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然而也有很多孩子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惹得父母烦之,随口抛出: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就这样一句句打断的话,从此断了孩子的念想。父母的回答,正确的处理方法会给孩子带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主动思考的习惯;而处理不当会让孩子羞于提问,归于内向,甚至有自闭倾向。对策:学习的动力——“为什么”是点燃学习的火种一个简单的公式:孩子能自己想出来的>孩子自己看书得到的>孩子与小朋友探讨出来>父母直接回答的所以孩子问你为什么的时候,父母的最好回答应该是“孩子真棒,这个问题都想到了!那么你能不能先说说你的看法呢?”先对孩子的提问作出肯定和鼓励,然后询问孩子的看法。这里要了解,我们询问不一定要得到孩子的答案,只是需要孩子有个自省的过程。
7、“考好了,给你奖励,考不好,就惩罚你!”用奖惩对待孩子的学习表现,这是父母的惯例。但是不易过多啊!对策:学习的奖励——让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桑德伯格写的《向前一步》书中提到过一个细节,是她进入哈佛大学的第一节课:大一的时候,教授上课的时候问有多少人读了教材,很多同学举手了,教授又问,有多少人读过原著,竟然还有一部分同学举手,原著竟然是这本书意大利语的版本,这让她很惊讶,我听了也很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