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笔试备考经验:心态篇+行测篇+申论篇
1、心态篇1.公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尤其在经济下行的当今,杀条血路,实属不易。2.确实有一次考过的人,他们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幸运儿。3.大部分人还在苦海沉浮,所求不过上岸吃面成公。4.可以羡慕2里面的人,但大可不必妄自菲薄。5.第一次考试的小伙伴会有初生牛犊的buff加成,有可能超常发挥。把握住你就赚了。6.多次备考的小伙伴拼的就是心态,你要承受多次备考不过的打击,家人的压力,自我的否定等等,所以,多次备考的小伙伴,只要你依然在努力,就为自己点个赞吧。7.考公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她,要把这段追求梦想的日子过成感动自己的日子。8.相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事情来说,学习是最公平、最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够努力,够认真,你就会有收获。你就会有比别人厉害的资本。9.学习上的事情最忌自欺欺人,学了多少一点做不得假,还在自欺欺人的小伙伴要摆正心态奋起直追,否则就会被现实打脸,呵呵,那酸爽,不敢想。10.成年人的世界只问结果,不问过程。11.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成功前说了也白说,成功后不说也有很多人知道。12.之前泄题闹的沸沸扬扬,古人无知是因为信息太少,现代人无知是因为信息太多。辨不了真假。13.就算真的泄题,明知道对手有可能是背答案的。我依然没办法放弃公考,相信很多人和我的选择一样,明知山有虎,仍向虎山行的人,我叫他,勇者。14.我的座右铭,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2、行测篇 只要是应试教育,那题海战术一定很万能,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做题量上的,资料分析体现的最明伍啪怪顼显,如果没有量的积累,那么上了考场你一定一脸懵逼,甚至都不知道题干问的是啥,这种情况应该不少人都有体会吧。行测的话,资料分析绝对是拿分大项,能抓住资料分析的话,行测一般会再65+,所以资料分析做的顺序要放到前面,再把其他模块的正确率提升到百分之八十,那么七十分绝对是可以拿到的。 我个人而言,言语、逻辑、常识算是强项,言语的话,多做题,练题感,一定要抓住选词填空,要知道易混成语的区别;逻辑的话,多总结,逻辑的规律性还是很强的,所以别傻做题,总结出共性的规律来就事半功倍;常识的学习放在平时,或者每天刷三百道常识题,只要坚持一个星期,那么今后碰到一般的题都知道知识点在哪儿了,亲测有效;数量太差,平时也不用功,考试时没时间做,所以到最后基本上是靠蒙的,但是这种态度其实不对,千万别学我,正确的态度是可以放弃每个模块里最难的那么两三道题,其他的常规题型一定要紧紧抓住,把功夫用在平时。资料分析上面说过了,一定要抓住!一定要抓住!一定要抓住! 题海战术只要用的合理,行测的成绩是可以到75左右的,至于再高的成绩,我没达到过,或许题目做的顺爆了个种? 再说一下我的做题顺序吧,这个仅做参考啊。总体的思路是先做自己擅长的。逻辑里的类比(最简单,正确率相当高,增强信心,稳定情绪的不二选择)--资料分析(得分大项,哪里敢放后面做啊)--言语理解(对我来说,资料分析做完后会松一口气,这个状态下做言语的话正确率要比平时还高)--逻辑里剩余的部分(速度缓一些,一来可以提高正确率,二来做到现在已经完成大部分的题了,心态上会更放松些)--常识(这个不会耗时间,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当然现在有一些题可以根据题干描述推出正确答案)--数量(额。。。。。。。。。。蒙的时候别跳着蒙。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顺序,然后每次模拟就按形成的顺序来,当然,顺序并非一成不变,如果考场上发现按照当前的顺序做的不顺,可以适当调整,调整了还不顺,别慌,说明题难,你难别人也难,这个时候心态很重要,如果调整不好。。。。。。对不起,我也帮不到你了。。。。。
3、申论篇 作答申论就是在画山水画,要客观,全面,准确,为第一要义,切记切记。申论的话大体有三个境界吧。 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刚刚接触申论的同学就在这个层次,材料里有啥就写上啥,好比画画,看见啥都画上,然则山水(要点)太多,在纸张(字数)有限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包罗万象的,要点答不全自然得不了分。 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个境界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基础了,可以从材料里剖析出很多东西来,但是,往往想的太多,把不该写的写上了,把本来要原文照抄的东西自己加工了,在按点给分的评分标准下,这样的答案甚至有可能不如第一层境界的同学。如果你处于这个阶段,恭喜你,你进入了瓶颈期。只要继续学习、多做总结就能突破瓶颈。 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突破瓶颈后差不多就是这个境界了,这个境界作答申论就有点返璞归真的味道,寥寥数笔,即可勾勒全貌,层次清晰,全面准确有条理,这样的申论作答想不得高分都难。 所以,想突破第一个层次,关键在于精简。想突破第二个层次关键是不要“想太多”,跟着材料的指挥棒,材料里说啥你就答啥。我们要的是“对”的答案,而不是“好”的答案。而材料里有体现的答案就是“对”的答案。达到第三个层次还想进一步的需要的是总结和反思,归纳的角度,材料的高度还原和转化都是需要下大力气的。最后,一定要动笔,一定要动笔,一定要动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否则到了考场上你就是茶壶里的饺子了,绝对会极大的影响你实力的发挥,切记切记。